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搭建一个宽松平等的平台,让学生敢于提问。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的状态,学生敢于提问,进入主动思考,而不是一本正经,枯燥无味,学生只听不问,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除了老师的原因,有的同学因为学习基础差不敢说话,因为问的问题很简单甚至很幼稚,怕同学取笑,怕老师批评。也有一部分学生严重依赖心理学。他们就是想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以身作则。他们只停留在表面,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懒得问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1.营造轻松活跃的提问环境。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即使问题很幼稚或者无关紧要,也要微笑点头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究问题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敢于提问,踊跃发言。
2.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在家里的每一个细节一般都是父母安排的,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密切配合,克服家庭和学校安排过多的不良影响。还要在课堂上启发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发现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搭建学生提问的平台。比如,提问比赛往往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以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各组的分数,从而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热情。学生在比赛中会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二、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善于提问。
除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中善于提问,不断从低质量提问向高质量提问转变。
1,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必要的知识,就会出现简单、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此,加强双基训练,打牢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在有活跃思考价值的地方,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提问和提问时间,引导学生讨论,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观察与测量》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测量一本数学课本的长度。第一组测量课本大约是一支铅笔,第二组测量大约两个手掌,第三组测量大约一个铅笔盒,第四组测量大约五块橡皮。这时候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各组测得的数字不一样,量也不一样,怎么办?有的同学会问“有统一的长度标准吗?”。因此得出结论,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这样,学生认识到建立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3.培养良好的习惯。除了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问,还要培养他们在课外思考中自学和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问题本。无论是作业练习还是课外学习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写下来。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也可以向同学或老师求助。这样既能在学习生活中增长见识,又能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在活跃的思维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快乐。
如何答疑解惑,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后的顿悟和解脱,乐于提问,努力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即按照问题—思考—发现—掌握、提高的轨迹进入良性发展过程。在整个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总是以积极的思维去探索和发现,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内在动力。比如在教“百分比”的时候,先设计一个场景:全班要选一个学生参加学校的射击比赛。现在我们班有四个候选球员,平时成绩如下:小明投了20球,打了17球;小东投了25球,命中21球;小军投50球,命中40球;梁肖投出10球,命中8球。我应该选择谁去?经过讨论和思考,有同学建议小军去,因为他打的球最多;有人建议应该让梁肖去,因为他漏球最少;有人建议我们抽签,谁抽谁就去。那么谁应该去呢?应该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最后同学们又讨论了一下,一致认为应该用命中率来衡量,也就是用百分比来衡量。这将解决问题。学生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