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学面试要求家长带学历证明?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事实上,我国一些省份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例如,浙江省教育厅有这样的规定:

各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免试入学的规定,同时“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时以问卷等名义对家长进行测试”。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通过父母的学历来区别对待孩子,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

很多私立学校,打着“优胜劣汰”的幌子,让家长提供学历,然后循着痕迹去摸清孩子的家庭情况,再根据孩子的家庭情况把孩子分成三六类。

而让家长把自己的教育解释清楚,也会无形中增加家长的压力。父母很惨,孩子也会形成攀比的心理。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了教育公平的故事,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公平的教育可以发展个人独特的能力,提供相同的教育计划是每个人通过教育得到发展的前提。民族地区、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部因素不应该影响教育机会。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孩子和父母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一个而肯定和否定另一个。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的不满。最无语的不公平就是父母学历导致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争取教育公平任重道远,但我们一直在路上。

真正好的教育是陪伴。

事实上,教育背景和父母的育儿能力可能存在相关性,但不是绝对的影响。

有一对只有小学学历的夫妻,却把一个上了清华的孩子抚养成人。孩子有礼貌,善良,懂得感恩,有时间一定会帮助这对辛苦的夫妻。

另一对夫妇正好和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人都是名校毕业,一个硕士,一个博士,但平时都忙得不沾地,没时间照顾孩子。一个孩子因为打架被勒令退学,另一个孩子中考裸考,然后哭着拒绝继续学习。这对夫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出生时在医院抱错孩子了吗?

原因是眼前的一对夫妻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而在高学历家庭,父母本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但他们的冷漠导致孩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颜如晶曾在《齐元说》中说:

“孩子的一生是一个系列。从第1集到第20集,他会慢慢改变。你不看,然后问我,现在在哪里,我怎么告诉你,在哪?”

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闲暇时重温了一部真人魔幻剧《巴拉拉的小恶魔》。

以前很讨厌反派黑暗仙女的实习生严莉莉,现在再看她的成长过程,真的很疼她。

小学六年级学生严莉莉家境殷实,父母都是职场强人,经常早出晚归。

妈妈要么要加班,要么出差,不着急,累得休息不了,没时间陪孩子。

我妈每次都是匆匆问完学习成绩,把其他的都交给保姆,匆匆留下一句“妈妈走了”,孩子没说完的话只能一次次吞到心里...

即使在生日那天,严莉莉也是一个人生活,那个孤独的身影在热闹的操场上更加孤独...

不仅她父母没能及时陪她,生日礼物还得后来补。莉莉就更不用说她有多失落了。

她变得越来越抑郁,成绩下降,甚至羡慕其他同学被父母的爱包围。

后来严莉莉黑化成了小黑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不懂得感激父母的照顾。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伯特曾经说过一句话,引起无数人的歌唱:

“十年后,你不会后悔错过一个项目,但你会后悔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

同理,你不会因为学历不高而捶胸顿足,但你会因为养了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而后悔终生。

父母可以不考试,但一定要好好陪着这个班,这个班对孩子的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远比父母的学历、财富、社会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