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辩题

这次口头交流的内容是“辩论:说出诚实善意的谎言”。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根据辩论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反两面来辩论。教授:人们应该诚实,不说谎。反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对于这场辩论,学生们是新手。课前,老师可以适当讲解辩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事实胜于雄辩;从不同角度分析,以理服人;用反问句来增强语气;说话礼貌、得体、机智、快速,辩论中不失幽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录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课文,选择好的例子来支持自己。

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思路:(1)自学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2)自由练习或小组交流;(3)班级分为正面组和负面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4)教师总结,达成* * *认识。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辩论可能因学生情绪高涨而失控。这时,教师应该成为辩论的主席,并进行调节和引导。比如组织学生讨论刚才辩论的利弊;还可以开展评选最佳辩手的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发挥出优秀的水平。二是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不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以上为教师用书资料,正在陆续补充中。)

诚实是手段,不是目的。与人交往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善意的谎言也是手段,和诚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为了不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暂时隐瞒病情,编造善意的谎言,符合诚实的目的。恶意谎言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事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制造谣言。它与善意的谎言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是一个基本论点)

善意的谎言不会妨碍诚实。

“谎言”之所以被称为“谎言”,是因为它们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如果一个人嘴里经常有谎言欺骗别人,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像《躺着的孩子》里的孩子,每天喊着“狼来了”,寻求刺激和快乐。当狼真的来了,他要独自面对,独自承受。他再怎么喊也无济于事,也不会再有人来帮他了。因为可能来帮他的人都习惯了他的大喊大叫,认为他又在“逗你”了。可见谎言阻碍诚实。

但今天我们说“谎言”,还有一个属性——善意。加了这个限定词之后,谎言的本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的美好祝愿,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话,是人们互相安慰的温暖,是人们内心流露出来的柔情...没有人会去调查它的可信度。听到善意谎言的人即使知道是谎言,也会努力去相信,不会感受到骗子的虚伪,有时候还会发自内心的感激。

当一个绝症患者被医生判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孩子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告诉他,“生命无可救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多还能活多久”。虽然这些都是真的,但谁会像法官判犯人死刑那样残忍地把真相告诉已经痛苦不堪的亲人呢?这时候大家就会形成统一战线,对真相保持沉默,用善意的谎言让患者对治疗充满希望,让患者安心度过余生。这妨碍诚实吗?

当一个不在人世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亲人,该如何向他解释亲人去了哪里?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只说去远方出差,或者出国留学工作。等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力,他就会说出真相,孩子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不会因为没有早点知道真相而生气。难道这样的话也妨碍了气节!

当一名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士兵的母亲身患绝症,生命垂危时,我多么希望能见儿子最后一面。但是,儿子回不来了,也不能为老母亲尽一点孝心,照顾曾经为儿子伤透了心的母亲。他很遗憾,也很怀念。老母亲很理解儿子,告诉身边的亲人,她走后不要告诉远方的儿子,不要让他分心。她应该说自己的病情稳定了,让他安心,为国家尽力。这种善意的谎言不要妨碍诚实!

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不妨碍诚实,还能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建议你:善意的谎言该用的时候就用,和诚实与否没有太大的严重冲突。

我们知道人活在这个社会里,承担着很多义务,有时候两者之间也会有矛盾。当一项义务压倒另一项义务时,就有必要减轻另一项义务。因此,善意谎言的本质是一种更为迫切和重要的义务,而这种义务是以减轻诚信义务为代价的。

很久以前,西方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深深震撼人心: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显然,没有什么比精神上的美更美好、更纯真,诚实只是内在美的表现之一。我想其他同学也不难看出,既然是谎言,就会阻碍诚实,它的效用和好处最终会以诚实为代价。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其他同学,当一个人失去诚信的时候,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吗?

请注意,我们今天辩论的主题是善意的谎言是否妨碍诚实,而不是谎言是否妨碍诚实。

首先,《现代汉语词典》如果解释“谎言”是不真实的,明显带有中性的感情色彩。出于不同的目的撒谎,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以损人利己为目的,采用狡猾奸诈的手段进行欺骗,属于恶意欺诈,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秩序的混乱。另一种是为了他人利益而隐瞒真实情况。是一种隐瞒,会让感情更融洽,社会更和谐。所以善意隐瞒和恶意欺诈从动机到结果都有天壤之别,不能混为一谈。当可怜的母亲把仅有的一顿饭留给孩子,隐瞒孩子还在挨饿的事实时,你们还要指责善良高尚的母爱“不诚实”吗?

二、什么是“诚”?诚实守信。古人早就提倡“诚”“信”,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真诚守信。但是没有一个是单纯的要求人说实话100%。不顾形势说实话是极其可怕的:战争中能把我们的军事信息告诉敌人吗?可以把自己的商业秘密告诉商场里的对手吗?所以,既然诚实信用原则不等于简化的100%的真实,那么必要时的善意隐瞒就不会与诚实信用原则相冲突。

第三,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正确友好的处世方式,其动机、目的和结果都与“诚实”相一致。在社会上弘扬诚信的意义在于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利,而那些充满善意和同情心的善意谎言,就是用来让感情更和谐,生活更温馨,社会更和谐。“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出于同样的善意,两者紧密统一。综上所述,重申我们的观点:

第一,谎言根据本质区别可以分为恶意欺诈和善意隐瞒,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诚实”不代表没有具体分析就是100%真实。在某些情况下,善意的隐瞒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善意的谎言从目的到结果都符合诚信原则。

因此,我们认为善意的谎言并不妨碍诚实。

(作者:鲁愚9月25日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