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霍金,贝多芬,罗丹的一切。

关于曹操

曹操,魏武帝(公元155年7月18 ~ 220年),孟德人,别号阿云,吉利,沛国桥(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在政治和军事上,曹操消灭了许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为曹魏的立国奠定了基础。在文学上,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体”,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死后葬在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关于李白

唐诗之潮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其中,最引人注目和感动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的诗词歌赋充分而集中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蓬勃的争取解放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前景和坚强的个性,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特别有活力的歌。

他的父亲李恪(或真名不详,“柯”是外人的统称),家财万贯,不求事业,所以人们怀疑他可能是巨商。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他从小就广泛涉猎读书。所谓“五岁诵,十岁读百家”(《商安州裴昶史》),“十五岁读奇书,写凌相如(赠张)。我年轻的时候,跟任侠打仗,跟韩的《荆州书》上说:

“十五好剑法,诸君。”郝伟说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像老虎一样饥饿...任侠更少,而且有几个人手里拿着刀”(《李翰林序》)。崔宗植还在《赠李十二白》诗中用“袖上匕首剑”、“眼照人”等句子来形容自己的风度。过了很久,他和朋友们叙旧,他也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当年突破五陵重围时的往事(见《追忆似水年华·赠江洋屠场》)。

他也向往着很久以前神仙所问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从未间断。”(感兴诗八首之五)李白十八九岁隐居戴天匡山,师从赵岩。赵昆是“以王霸之道看世界”(孙光宪《北梦》)的学者,他的《长短经》十卷,是为国做事、济世之学。当李白在二十岁时遇到苏祥时,他赢得了这位“大宫廷手”和伟大作家的钦佩。开元十二年(724年)秋,李白“一剑报国,抛下亲人远游”(《商安裴长史》)。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河南下到荆门、游洞庭,再到金陵、广陵、会稽,不久又回到船西居住在运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道士司马成镇在江陵遇到他,夸口说他是“仙风道骨,能随心遨游于八极之面”(《李白符大鹏序》)。开元十五年,娶了孙女。三年后,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离开南阳前往长安,当时他刚刚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三年左右。他隐居在钟南山,广交朋友,希望得到王公们的推荐。当时唐玄宗的妹妹于震公主就在钟南山,文人墨客(包括著名诗人王维、褚光熙等)经常光顾。李白遇到了公主,但未能如愿,最后怏怏而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漫游黄河以东的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后,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去答文上翁》)。他住在任城时,与孔等人会在徂徕山痛饮,称为“竹溪六回”。后来漫游河南、淮南、湖南、湖北,北攀泰山,南达杭州、惠济。他所到之处,各种诗词传唱,诗词歌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皇帝都震惊了。

关于杜甫

杜甫(712~770),词美,号少陵夜老,号凌渡夜老,号凌渡布依,与杜少陵、杜工部并称。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人。死于耒阳城。今天,耒阳有杜甫墓、杜工部庙、凌渡桥、凌渡书院等遗址,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公园就是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代关于杜甫墓和杜公祠的诗只有60多首,成都也有杜甫草堂。

杜甫一生坎坷。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与李白并称为“杜丽”。杜甫曾任左士毅和校对部的外交大臣,所以后来被称为杜工部。擅长古体和律诗,风格多样。他用“沉郁失意”两个字准确地概括了自己作品的风格,但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诗歌技巧。杜甫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其中很多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如《三官》《三送别》,《杜工部集》代代相传。其中“三官”为石昊官、新安官、潼关官,“三别”为新婚、无家、辞旧。杜甫的诗在唐代流传最广,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远祖是杜预,是晋代名将。曾祖父杜曾担任的职务。祖父是初唐诗人杜·,是董事会成员,有自己的自传。青年时代,他游历江浙、河北、山东,两次与李白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杜宪神父拥有风天岭的职位。

杜甫和杜牧是远亲,都是晋代灭孙吴将军杜预的后代(杜甫是杜预的第二十个孙子)。

关于苏轼

苏轼(1037 65438+10月8日-11 8月24日),字子瞻,字何中,被世人称为“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诗人,豪放派诗人的代表。汉族,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栾城人。据史料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多(186cm)。他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他在宋高宗工作了六年,给了一个老师。苏洵的次子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随弟弟苏辙成为秀才。授大理为判官,签书凤翔府。熙宁二年(1069),父丧制期满返朝,状告朝廷为法官。不同意王安石的政见,反对新法的实施(不是完全不同意,但还是部分认可),自邀外奉,出杭州当法官。迁密州(今山东诸城),迁徐州。元丰二年(1079),卷入乌台诗案,负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使辅,置此州。他不被允许在书和官方文件上签名。皇太后哲李宗来朝,复为郎峰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他转任礼部大夫;上任不到十天,他除了日常生活之外,还搬到中书舍人,还搬到翰林学士知止专利(二级)知道礼部的贡品。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后改知颍州、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后入彰化军(今海南儋州)。惠宗即位,被赦免后返回北方。钟健袁(1101)卒于常州(今江苏),葬于虞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66岁。何、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65438)都以文学闻名于世,并称“三苏”。与汉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同。“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代表作家的统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两个唐家和六个宋家)。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豪放的词风,与杰出的诗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赤壁赋前后》等。政治上属于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他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诗歌中难免有一些政治思想。

关于鲁迅

鲁迅(1881 . 9 . 25—1936.10.19),中国著名文豪,原名周章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名于庭,后改为蔡羽,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总指挥。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东厂房口,汉族。他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生活很悲惨。他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为生。笔名已经有几百个了,2008年5月,1965438+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以小说和散文为主,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流浪》、《新故事》、散文集《晨花夕拾》(原名《起死回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诗集《故乡与野草》、散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鲁迅先生的几十篇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少年润土》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小说《祝福》《阿q正传》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和纪念馆,鲁迅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一生以笔作战,被毛主席誉为“国魂”。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英雄模范之一”。

关于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文名:斯蒂芬·威廉·霍金)于1942 [1]年10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当天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坐了46年的轮椅,是因为在265,438+0岁时,他不幸患上了卢格氏症,这种疾病会使他的肌肉萎缩。语音和问答只能由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家,本世纪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之一。他还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宇宙之王”。20世纪70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点定理,为此他们都获得了1988的沃尔夫物理学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黑洞的面积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自然让人把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起来。1973年,他考虑了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而辐射的温度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以至于黑洞会因为辐射而逐渐变小,但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意义重大,它统一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

1974之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理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已经发现了它的一些特征。比如时空在普朗克尺度(10-33 cm)上不是平的,而是处于泡沫状态。量子引力中没有纯态,因果律被破坏,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和量子统计物理上升到量子引力的第三层次。

1980之后,他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学。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他原来的“黑洞悖论”的观点,信息应该是守恒的。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宇宙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在于,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内,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必然性,黑洞越来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下,他指出黑洞由于辐射变得越来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仅被量子效应抹平,整个宇宙也从这里开始。

理论物理的细节在未来20年内会有变化,但就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整了。

霍金的一生非常传奇。就科学成就而言,他是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格氏病限制在轮椅上20年的时候做出的,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人类的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体上有很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斗争的描述。所以,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身体有缺陷,但头脑很聪明!尽管如此,其中一位翻译(吴)在1979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小组的广义相对论研讨会。门被打开后,一个很微弱的电音突然在我的脑后响起。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男人斜靠在电动轮椅上,自己开着电动开关。译者尽量做到礼貌而不太惊讶,但他习惯了对初次见面的人的残疾程度感到惊讶。他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抬起头来。在他失声之前,他只能用非常微弱的畸形语言说话,只有和他一起工作生活了几个月后才能听懂。他不会写字,阅读必须依靠翻页的机器。阅读文学作品时,他必须把每一页都摊开在一张大书桌上,然后他驾驶着轮椅像蚕吃桑叶一样一页一页地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以如此强烈的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人类灵魂致以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人。他每天都要开着轮椅从剑桥西路5号的家出发,穿过美丽的剑河和古老的国王学院,到达位于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办公室。系里专门修了一个斜坡,方便他坐轮椅。

这本书的译者之一,被霍金教了四年,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这本书是应霍金的要求翻译成中文的,这样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就能理解他的理论。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的职位是剑桥大学历史上最崇高的教授职位,那就是曾经由牛顿和狄拉克担任的卢卡斯森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在大众评价中,他被认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大爆炸从奇点开始,黑洞最终会从这一刻开始蒸发,这是统一20世纪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的重要一步。

他因为“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卢格氏病)被限制在轮椅上40年,但他身心残疾,并将其转化为优势,克服了残疾,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一颗超新星。他不会写字,甚至连字都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大爆炸理论,进入了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虽然他在轮椅上是如此无助,但他的思想却辉煌地遨游于浩瀚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传说中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令人信服的生命力量。他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吸引了每一个认识他的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几乎瘫痪,无法发音,但他仍然在1988出版了《时间简史》,至今已售出100000多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科普作品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又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人生强者”、“敢于挑战命运的人”。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他的父亲弗兰克是牛津大学毕业的热带疾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于1930在牛津学习哲学、政治和经济。

1942 65438+10月,纳粹德国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几乎夜夜被袭。这迫使霍金斯一家离开他们在黑格特的家,到牛津避难。霍金出生后,他们回到了伦敦。小时候,霍金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喜欢设计极其复杂的玩具。据说他们曾经制造了一台简单的电脑。

1959年,17岁的霍金进入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学习自然科学,声称他用了很少的时间就获得了一级荣誉学位,然后转到剑桥大学学习宇宙学。1963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虽然活了下来,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逐渐瘫痪。

霍金曾澄清自己当时不喝酒,只觉得自己有“悲剧性格”,沉迷于瓦格纳的音乐。直到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珍·怀尔德,他们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23岁获得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

关于贝多芬

“尽你所能做好人。爱和自由比什么都重要。就算忘了皇位,也别忘了道理。”——贝多芬(音符1792)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音乐圣人”。

贝多芬1770 65438+2月16出生在莱茵河畔离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在佛兰德家庭,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祖父名叫卢特维克,是波恩宫管弦乐团的团长,父亲是一名酗酒的男高音。他的母亲是一名女仆,是一名厨师的女儿。贝多芬从小就显示出他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渴望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天才。从小就把他关在家里拉小提琴,或者强迫他整天在大键琴旁边练习。八岁时,他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他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一直很乱,很不系统。公认最像贝多芬的肖像。

12岁时,他已经能够自由演奏,并担任管风琴手聂飞(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尼夫,1748-1798)的助手。这时,他开始正式向聂飞学习音乐。聂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开阔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让他熟悉了一些德国古典艺术的优秀范例,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目标的理解。贝多芬正式的学习和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飞的悉心教导和训练开始的:聂飞还带领他在维也纳从65438年到0787年教莫扎特。莫扎特听了他的演奏后,预言贝多芬有一天会震撼世界。贝多芬到达维也纳后不久就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他不得不立刻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直到1792年秋天父亲去世,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是莫扎特已经死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获得了维也纳最杰出演奏家(尤其是即兴演奏)的称号。后来,他先师从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约瑟夫·海顿,1732-1809),后师从申克、阿布利斯伯格(约翰·阿尔布雷特伯格,1736-1809)和安东尼奥·萨列里(安东尼奥·萨列里,65438)。他通过与波恩知识分子布雷宁的交往,接触了当时许多著名的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里受到了“飓风运动”思潮的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经成熟,但在革命年代迅速发展。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石膏模型

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进步的思想给了他很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世界的帷幕。他信奉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人自由,痛恨封建专制的压迫。虽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著名作曲家生活在相近的时代,但贝多芬的思想显然与海顿、莫扎特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受辱。虽然他偶尔被激怒,但他总是听天由命。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很少能让他兴奋,他的音乐也始终与斗争绝缘。莫扎特的精神痛苦并不比海顿少。他勇于反抗,宁愿贫穷也不愿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背后,往往能感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悲伤。只有贝多芬,他不仅愤怒地反对专制的封建制度,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1782-1792)的创作多为小型钢琴曲、二重奏、歌曲等。可以说这一时期他还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的前十年(1792-1802),著名的作品只有《悲怆》、《月光钢琴奏鸣曲》、《克罗齐小提琴奏鸣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此期间,他对社会政治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实现他试图探索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后来成为他的“英雄时代”。

贝多芬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钢琴贝多芬的创作活动表面上看起来相当缓慢,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定。他直到三十岁才写出第一部交响曲,但是莫扎特在这个年龄已经写了大约四十部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开始,26岁的时候就开始觉得听力越来越弱,但直到1801,他才确信自己的耳疾是不治之症,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然而,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克服了他个人的痛苦和绝望——苦难成为他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的高峰,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始谱写他乐观向上的第三部《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他“英雄时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逗留的后期,由于欧洲正在经历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也就是梅特涅反动统治特别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出现了暂时的衰落(1813-1817)。从1818开始,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十年(1818-1827),他仍然以巨人般的毅力写出了第九合唱交响曲,尽管他已经完全失聪,健康恶化,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折磨。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逝世;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陪在他身边,但同月29日下葬时,形成了一个弥撒波。所有学校停课以示哀悼,两万人护送他的灵柩。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列尔·巴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棺材上,我们只能对他这样的人说,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书桌。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巨人人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穿越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他的作品气势磅礴,朴实而有特色,音乐内容丰富,容易被听众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欢乐、斗争和胜利,所以它总是激励着过去的人们,鼓舞着他们的斗志,甚至在现在也让人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如《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三、四、五帝钢琴协奏曲》、《月光音乐》、《悲情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等。,都是摆脱古典主义,表现自由热情的优美乐章。

关于罗丹

罗丹·金的艺术和工艺学校是由蓬帕杜夫人喜爱的画家贝西·列尔于1765年创办的,学生们在那里学习装帧和绘画艺术。在这里,他遇到了霍勒斯·莱考克,他一生崇拜的第一位老师。莱考克是一名普通的艺术教师,但他从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是遵循学术教条。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经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们的名画。因为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一个雕塑班,从此爱上了雕塑。勒科克还介绍他到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 ~ 1875)那里学习,使他得到了很好的基础训练。经过三年艰苦勤奋的学习,罗丹踌躇满志,准备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勒科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Hippolyte Maindron 1801 ~ 1884),并请他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作为裁判,但没有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还是落选了。第三年,一个老主持人干脆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写道:“我这辈子没什么才华,继续申请也是浪费。”就这样,这位未来的欧洲雕塑家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绝了。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罗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罗丹深爱的妹妹玛丽因失恋进入修道院。两年后,她虚弱的精神和身体无法承受失意和寒冷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毅然走上了姐姐的道路,出家为僧。然而罗丹强壮的身体供给了他无尽的欲望,其中对创作的渴望在一个艺术家的心中点燃了无法控制的火焰,这让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了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睿智的住持艾玛从罗丹压抑的表情中看到了他的想法。他为罗丹有机会绘画和雕刻创造了条件。当他看到罗丹确实很有才华时,就劝说罗丹回归世俗,继续他的雕塑事业,“用艺术侍奉上帝”。这鼓励了罗丹。罗丹怀着一颗抚慰和感恩的心,在修道院为艾玛院长做了一座雕像。这座雕像表明,23岁的罗丹具有成为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技能。

罗丹回到莱科克,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的生涯。由于买不起模特,他请了一个叫比比的平头乞丐做他的模特。乞丐的丑陋让罗丹在他憔悴的脸上看到了悲伤和苍凉,同时他也想到了米开朗基罗,这位孤独的雕塑家,他一生都在努力。于是,生活和艺术的美丑在罗丹眼中有了不同的意义。他在创作时注重作品表面的光的表达,把他想表现的思想内涵融入到作品中,使雕塑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的思想感受远远超过了视觉感受。这种艺术理念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晚年所追求的,并在300多年后的罗丹《断鼻之人》中首次展现,并一直是他们一生的灵魂和魅力之源。

罗丹不仅是雕塑大师,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助手,即使只是有过交往,在艺术上也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老师,从不从艺术的角度束缚学生,所以他的学生都能成熟并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学习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优秀,有些人日后名师。

罗丹的一生,是被攻击和嘲讽的一生,也是被别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总是以伟大的人格正确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终于达到了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情感”。他的所有作品都证明了这个概念,深刻揭示了人类丰富的感情。在这方面,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大师。但他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深刻:他没有浪漫主义中那些容易看到的弊端,比如表面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剧题材,善于从破碎中发现力量和美好。这使他的艺术具有深刻的品格,既感人又鼓舞人心,使我们徜徉于灵魂的波涛、生命的意义、宇宙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之中。由此看来,罗丹超越了浪漫主义、宗派、时代和地域,成为历史银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祖国,一生致力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中各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们深刻的美感,激励人们不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