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塔镇的文学艺术
小镇的文化艺术真正活起来的时间是在三中全会之后。由于十年文革的饥渴,马踏圩的百姓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了多项文体活动,征集对联、绘画、诗词。后来,这个活动扩大到全镇。每逢重大节日,由镇政府主办,举行各种文体活动。1982期间,共征集对联、书法、诗词、美术作品近千件,投稿人遍布全县。有来自阳西县水东、点城、树仔、博贺、夏冬、林头、杨娇、官竹、沙朗、孔洞等地的贡献。仅博贺的李冲华就贡献了160多篇文章(与相比)。这些活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65438年至0986年,以吴苦楚为首的几个社会青年组织了一个文学团体“龙潭文学社”,创办了一份社会杂志《龙潭》(油印),发表了一些青年业余作者的短诗、散文、小说等作品。龙潭出版了20多期,停刊了。
流传于镇内外的上海话歌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一定的艺术性,对研究电白县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电白方还歌谣一瞥
王安仁主编的《民间文学集》。1927,点城金昌出版社印刷出版。该书被编入电白县流传的《点城》、《马踏》、《树仔》、《爵山》等民歌。原版完全丢失了。1987年,电白县民间文学整合办公室从马踏、树仔、茶山收集了三册,整理重印。转载186页,分八大类,收录民谣近1000首。这些歌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幽默。比如:
红云飞过白云,没有水让田春度过春天;
没有牛来驱赶而受欢迎,也没有女人织亚麻布穿裙子。
另一个例子是:
光棍唱光棍歌,鹅驮鸭过坎。
老鼠把猫背过屋顶,蛤蜊一跃吞下了蛇。
放火烧坡捉黄鳝,笼竹尾捉水蛇。
但作品中很多方言词都是自创的,很牵强。虽然做了详细的注解,但还是很费解。
编辑王安仁(1894—1955)出生于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后迁至茂名市电白区城区)。1924毕业于广西土地勘测学校;1925至1926在电城小学任教;1927至1942任广东勘测局科员;1944至1945,在电白实践中学沈北分校任教;1946至1947任电器城勘测所所长;从1948到1949,在马踏镇中心小学任教。解放后在县政府生产建设处、农建处、水利处任办事员、技术员,1955年逝世,享年61。
乡村故事集,乡村故事续集
2003年,蔡。本书由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广东记者工作站站长杨峻荣先生策划印刷。该书包含136首传统格律诗、词和歌曲,以及28篇散文。诗歌与历史作品更为广泛和深刻;讴歌善政,批判时弊,汹涌而明,爱恨分明,语言犀利深刻。也有作品是幽默的。散文包括通讯、杂文、游记、民俗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读的。
作者蔡(1941—)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长山村人,高级中学教师,现就职于马踏镇教育办公室。岭南诗词学会会员,电白诗词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茂名市教育作家协会理事。1997,策划编辑出版教学散文集《求索》;2000年,他写了一本书《爱我电》。这本书以四言歌的形式,描述了电白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后的成就。是爱国爱乡的好读物。这本书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马步式
2002年,《付梓》由马踏镇政府、电白文联编辑,策划编辑,蔡作词,在众多乡村圣贤的捐助下出版。这本书汇集了地理历史、人文风貌、民情风俗、文学艺术、地方轶事、民间传说和历代诗人文选。是一部乡土史,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