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对心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算枯燥,学生容易厌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尤为重要。根据初中生积极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比如: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训练;开火车、抢红旗、抢答、闯关卡等。就连比赛的方式也不一样:有团体赛,男女赛,同桌赛。比赛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比如速度、准确性、多样性等等。当然,相应的奖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奖励小红旗、小花、笑脸等等。如此形式多样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事半功倍。
第二,加强学生口算基础训练。
还有一句话叫“熟能生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基础训练一定不能放松。在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学中要找准重点,训练重点部位,将口算基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
1,课前5分钟:我每天坚持课前5分钟练习口算,主要以看口算卡的形式。我把这本书里的口算分为三部分:①10以内的加减法(* * 126);②十位和十位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 110);③在20 (***36)以内进位加法。全书共有272道口算题。我让学生分批把这272道交叉计算题做成口算卡,然后让学生看着卡直接说出数字。拼音教学,孩子可以直接叫对方,口算训练必须达到这个程度。在读卡之前,有些同学每次做口算的时候总是用打响指的方法来计算。这些学生非常依赖手指,计算速度非常慢,很难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后来看完牌,他们的小手忙着翻牌,就没机会掰手指了。这时,大脑中的每一根神经都不得不被调动起来进行高速运算,这样才能保证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数字。从长远来看,学生可以在竞赛活动中达到熟练程度。
2.上课不疏忽: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口算;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部位的计算,让学生掌握重点和易错点的正确计算。抓住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让他们互为“小老师”,为同桌批改口算练习,在为别人批改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算准确率。课堂上还采取“小博士”比赛的方式寻找原因,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纠错”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辨别错误原因,纠正错误,达到预防效果。同时,我也注重对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认可,并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等...
3.课后不要放松: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重在平时,重在坚持。所以,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每天都要练习,一个接一个,才能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所以每天课后都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练习任务,比如和同学合作,和家长合作,独立练习。如果让他们轮流做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做题计算,小老师会判断他们是否正确;在家和家长玩游戏,上课讲数学知识,和家长比谁说的多,谁做的快等等。让学生在课后娱乐活动中练习口算。坚持每天在家看一次听写卡,要求家长记录每次听写所用的时间和错题数量,第二天到校后全部汇报、交流、评价。另外,一年级口算训练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只要训练到位,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会很容易理解,后面的训练也更容易达到熟练。
第三,让学生理解口算的算术。
正确理解算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例如,在教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首先,在简介中设定情境:“小兔子要去给她治病。它为她的好朋友准备了两箱牛奶。第一个盒子里有9瓶牛奶,第二个盒子里有8瓶。小兔子准备了多少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兔子算一下吗?“通过学生喜欢看的小动物的介绍,学生会觉得很有趣,愿意帮兔子计算,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学生想了一会儿,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让别人看到有多少瓶牛奶?”这时候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十分法自然被学生们发现了。从第二个盒子里拿出一个瓶子放在第一个瓶子里。第一箱凑成十个,第二箱剩下的七瓶是17瓶。或者从第一个盒子里拿出两瓶放在第二个盒子里,第二个盒子加起来十瓶,第一瓶剩下的七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快速直观地理解十点法的算术。这时候老师会总结归纳,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然后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更有利于理解算术的是,学生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举一反三,传递知识,起到乘数作用。
第四,培养学生口算的好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准确性的保证。“口算是过关的关键”,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规律。缺乏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非常重要。口算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看得清、想得懂、算得细、查得细。
1,看清楚:一年级学生口算过程中经常出错。例如,有时是错误的数字,有时是错误的符号。所以做题前要把每个数字和符号都完整的看一遍,千万不要看错题。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2、想明白:所选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要在脑海中快速闪现。
3、精打细算:一年级学生容易在加法中忘记进位,在减法中忘记退位;或者说加法是作为减法来做的,所以在确定了运算步骤后,要仔细做计算。哪怕是简单的口头计算,也要小心。
4.仔细检查:通常情况下,除了指定的检查题,学生无法有意识地检查每一步。因此,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计算一步后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步地检查、核对计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考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查,每一步必查。
五、联系生活,加强训练。
数学总是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生生活中,接触数字计算的机会很多,言语计算的训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当然,接触学生生活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因此,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家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有意识地发现数字计算,抓住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我经常和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算术,因为现在的教学模式和这一代家长小学时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同。为了统一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指导和训练,我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深入沟通,互相学习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进一步提高。我班一位家长曾对我说:“胡老师,用你教的方法,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口算。我们以后一定要多交流,帮助她提高口算能力。”
我还定期举办专项口算比赛,对口算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更多的孩子主动进行口算训练。
第六,加强个别学生的重点训练。无论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做得多好,总会有一些同学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口头表达能力总是很难有明显的进步。对于这类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我给予个别针对性辅导,利用课余时间重现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关键点,反复刺激和训练,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与家长密切联系,重点培养,加强言语能力的培养。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进行长期的训练。我* * *班的同学在我反复针对性的训练下,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刚开始10以内的口算题,一分钟只能算12题,后来速度慢慢提高到一分钟25题。课前几次,口算训练在第一时间完成。她变得自信多了,完全改变了以前的小声说话,现在上课可以主动举手大声回答问题了。
总之,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贯穿教学全过程,打牢口算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