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和喜爱的活动,进行观察、运算、实验、推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完成“现实主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依托苏教版教材的上述优势,通过研究总结。

(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做好前期教学:学生积累了哪些人生经验?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和经验可以作为铺垫?学生可以从事哪些实践活动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数学化和生活结合起来?然后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抽象思维。在这一环节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使情境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尽量排除数学之外的其他因素,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干扰。

(2)独立探索和建立数学模型;

在教学中,要利用苏教版教材提供的丰富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发现和生成数学问题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经历了“经验-模型-符号”的数学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探索精神。

(3)巩固实践,实际应用和拓展:

根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习题创新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结合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的各种有趣的习题,为学生创造应用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

(4)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总结是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将零碎、分散的知识组织成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的过程,是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并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反思和梳理知识,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习能力。

2.初步形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1)数与代数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苏教版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数感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幻灯片放映、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场景,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数的含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注重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抽象思维。

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梳理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游戏、对话、运算、合作等数学活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知识、新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③实践、拓展、创新。

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率。

④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可以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总结的不是老师,而是指导和组织全班同学自己总结的老师。

例如,在讲授“带字母的数字”时,老师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我设想(利用投影显示)用这种形式从左到右建造2008个广场。谁能告诉老师10秒需要多少根火柴杆?这时候老师趁机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数学的基本思想:从简单入手,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先造一根火柴杆,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提前给学生看)

正方形的数量

1

2

10

100

使用的匹配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老师走访发现,学生能很快写出前四个方框的正确答案,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最后一个方框该怎么做,老师没有马上讲解。而是问学生“表格中哪些方块可以直接通过拼写来数?”“我无法用100的方块数出匹配的个数。我该怎么办?”回答之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给出理由。

生1:因为第一个方块用了4块,每增加一个方块就增加3块,所以搭建100个方块需要的火柴棍数为4+3×99=301(根)。

生2:先建一个,然后每个方格需要三个。像这样搭建100个方块,需要1+3×100=301(根)。

……

然后提出:如果用X表示正方形的个数,那么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才能建成X个这样的正方形?通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得到了五种不同的答案:[4+3(X-1)]根,(3X+1)根,[4X-(X-1)]根,[x/x+(x+1)。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计算建造2008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杆。告诉我是怎么算出来的。

最后,4+3(X+1)、X+X+(X+1)、3X+1、4X-(X-1)中的X是什么意思?

抛开火柴杆的问题,X能代表什么?让学生认识到X可以表示“正方形的个数”,“整数”,“正整数”也可以表示“一个长方形的长度是X厘米”,“班上有X个学生”,“温度是X℃”等等。简而言之,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字、长度、数字等。还要求学生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图形周长或面积的已知公式,以及用字母表示的运算法则(投影显示)。并指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字。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从特殊案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出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初步形成符号感,认识到探索一般规律的必要性。

(2)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

①情景介绍

以情、境、疑、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思维情境。

将生动活泼的生活引入课堂。

②提问。

让课堂教学从学生提问开始,让提问成为课堂的自然主线。你知道什么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放在一起,然后问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选择有效问题,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生成有效问题。

8尝试探索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体验和寻找必要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讲话题、讲道理,教会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话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同步。

④巩固和应用

主题式情境问题组或表格式问题组是很好的练习形式,既能训练学生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感知,又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提取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比如“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通过下面的“题目情景图”问题组进行训练:

根据以上信息,能否解决以下问题?你还能问什么问题?

张大爷从200块钱里拿了钱,买了一个排球和一双运动鞋。还剩多少?

在学校买三个篮球和五个足球要多少钱?

学校买了八套衣服。这件外套比这条裤子贵多少钱?

你也可以使用基于列表的问题小组来练习:乐嘉超市食品柜中食品的单价如下。

面包(袋)

饮料(倾听)

糖(千克)

切片3元

可乐2元6角

花生糖20元

椰子3元2角

果汁1元5角

水果糖16元

果酱2元8角

椰子汁3元

巧克力25元

想一想:(1)从以上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三类食物各买一份,最多多少钱?最便宜的是什么?

填写:用50元钱购买上面的食物,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下表中的购物计划。

种类

计划

面包(袋)

饮料(倾听)

糖(千克)

合计(元)

单价

单价

单价

(1)

(2)

(3)

(4)

题目组训不长,但是包含了很多信息。应用题组既训练学生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感知,又训练学生分析、提取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⑤归纳总结

帮助和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和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比如你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

(3)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模式。

①复习铺垫,情境刺激。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进行训练,如根据学科内容准备各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对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进行提问等。通过前提补偿和思维导向,帮助学生做好迁移前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②巧用迁移,自主探索。

充分启发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似之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抓住新旧知识的精髓进行比较和区分。当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抓住本质,进行区别,防止负迁移。

(3)引导归纳,明确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分析、综合、抽象、总结计算方法和理解算术的过程。充分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但不能随意提高要求,更不能全靠自己。毕竟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有限,一个人的发言不完整,可以由很多人来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正确多样的计算方法。

④练习深化和优化方法。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方法的应用,以便教师及时指导,纠正空缺。要注意练习的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形式多样,有一定的强度。

⑤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整堂课,进一步明确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同时,要教给学生“我学到了什么”和“我不懂什么”的评价方法,并提醒学生一些细节问题,如书写格式、标准化等。(4)新课程背景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

(4)新课程背景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

1触发需求。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收集数据和统计的需要,体验学习活动和其他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高效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

②操作查询。

要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游戏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选择统计课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决策、交流、评价、提高;从而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逐步建立统计概念和应用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③应用拓展

除了使用课本提供的统计对象,还引导学生对学校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天气等现实生活进行统计。,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提问等方式获取信息,监督检查学生的记录,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④总结与延伸

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后续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相关知识的介绍。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P98-99的统计教学中,我们首先创设动物游戏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学习兴趣,课件中演示的图形会更快地出现,这使得学生很难独立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从而打破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使学生自然地寻求简单快捷的方法来记录数据,引发了学生对统计的需求。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记录各种数字的个数,并在学生独立记录数据后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一种简单快捷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统计的过程中,探索并自主优化统计方法,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在后续的统计应用中,安排每个班买一个水果,买哪些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统计和讨论话题。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形成了一个* * *知识:首先通过画√的方式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然后讨论如果有班级联欢会,哪些水果该多买,哪些水果该少买。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服务生活中的作用。

(5)新课程背景下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模式。

①观察和积累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1)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可感的桥梁;(2)激发兴趣,通过观察一些物理的、有趣的现象,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3)积累表象,通过观察大量的几何形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为后来概念的形成或规律的发现做铺垫。这是现阶段的核心任务。

比如在圆理解的教学中,你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他们被什么包围着?然后老师用一根一端绑着球,另一端固定在手里的绳子做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球在空中运动时形成什么样的图形?这也是线段包围的图形吗?从回忆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开始,通过观察老师把球变成动画圆的演示,学生获得了曲线闭合成圆的直观形象。这是从圆的形成过程来理解圆,而不是简单的静态呈现圆形物体。这种处理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找到圆与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也有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下面的圆。

②手术发现

教师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实物或教具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剪、拼、折、量、叠、画、动的过程中,通过眼、耳、指等感官的配合和其他学生的配合,发现几何形状的特征,将观察获得的初步感性认识推向深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操作发现规律,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学习的乐趣。

比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在运算发现阶段用变换的思想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把梯形进行变换,剪成大家熟知的几何图形,然后求其面积,进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几种成功可行的方法:(1)用两个相同的梯形组成平行四边形;(2)将梯形切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高度就是梯形的高度);(4)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三角形)...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并总结了通过切割和拼写来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与教师直接授课相比,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③练习和使用。

主要是用新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和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

A.发展技能。智力技能主要指求积计算,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涉及到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口头计算、书面计算、解题等一系列因素。操作技能主要是指画图,比如用工具(尺子、三角形、圆规)画某些几何图形,或者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角度、长度、重量等。

B.发展思维。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实践中,要加强表达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做出最后的回答,还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通过实践,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思维的敏捷性、简洁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④评价和鼓励

评价和鼓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以上三个阶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

(6)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模式。

①课前准备。

首先要确定探索的主题。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感兴趣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找到探究的话题。同时要做好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安排学生做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根据教材特点,低年级侧重学生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新问题。

②课堂探究

通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制定活动计划,参与实践,独立体验,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③课后拓展

指导学生课后验证,观察应用,写数学日记,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以七巧板第一课为例,收集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多彩的梦》。结合实物学习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七巧板的由来,学习如何制作七巧板。通过猜长什么样、不失真临摹、灵巧手挑战、创意挑战等活动,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拼读,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为学生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二)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上述教学模式既注重课程在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实施,又注重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层面)的发展,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上述模式的推广应用,使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积极。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探索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进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说明很多学生的阅读、作业、收集信息、与人合作等学习方式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学习习惯更好了。学生在阅读、运算、讨论、演算、思维、演示、评价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观察、思考、计算、写作、归纳、应用等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很多同学养成了预习自学的良好学习风格。

3.由于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大大增强。此外,学生学会了客观评价他人,发现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在合作和交流中正确接受同学的意见。

(三)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常规建设,注重教师发展的整体性。

在常规建设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开发学生的生活场景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个性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在组内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关注教师在实践中对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关注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我们还根据各教研组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发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培训,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相关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将教学工作的重心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移。使教师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和过程的预设,而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2.后续服务,关注教师发展。

跟踪服务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师。我们对这些老师采取“有的放矢,加强培训”的方法。为贫困的年轻教师成立了一个支援小组。领导和他师傅一起给了他一份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跟进”菜单:每周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每学期做一次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讲座。

3.结对活动,注重教师互助。

通过“良师益友”的形式,要求教师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培训。学年结束时对新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丰富,对教材的把控能力强,对上述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更好,结对培训让新教师更快上手。同时,青年教师思想新鲜,精力充沛,不被传统教学观念束缚,敢说敢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老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4.专题研究,关注教师需求。

专题研究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力求一题达成一个目标。通过听课、观摩课例、分析个案,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实施新课程、推广上述教学模式提供思想准备。同时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围绕同一个话题与教师畅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开展沙龙论坛活动,激发教师的潜能和智慧。并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展专项培训的切入点之一。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师素养的群体优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三年来,我校数学教师讲授市县两级公开课20余次,多人参加省市级教学竞赛。一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茁壮成长。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总结写科研论文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三年来,老师写了近千个案例和反思,老师的论文频频见诸报刊。《江苏教育技术》、《小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我校数学教师文章30余篇,在各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160余项。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拥有盐城市级教学能手3名,大丰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大丰市级教学能手6名。

十、关于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的指导下,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理论素养不足,研究力量薄弱,与外界沟通不够,直接影响了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2.“点”的突破还不够。子课题之间研究的力度、层次和水平不平衡,少数子课题倾向于走过场。

3.对上述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和研究还不够。

4.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提高。教学模式本身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提示一个思路,并不是教师机械模仿或模拟的模式。在选择和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班级的学生以及自身的教学专长进行大胆的改革。构成教学模式的各种教学变量、教学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安排和组合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创建简单有效的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