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数学问题的研究综述

(1)自学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接触新知识时提出问题,确定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方向,学会思考、怀疑、提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迅速提高。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让低年级学生模仿学习提问,设计与例题相似的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学习,最后模仿学习提问。比如在教十进制乘法的时候,先组织学生讲整数乘法的计算规则,然后出示审题1.5×7和2.4×6让学生看完书后完成,并告诉学生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做就提问。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会做的人和不会做的人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要把因子放大几倍,而在乘积中却缩小同样的倍数?还有人问:老师能不能把1.5的1.5×6放大100倍或者1000倍,让学生尽量回答。不会回答的老师只能给予指导。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结提问:即让学生在小结中提问。在常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要让小学生在新课结束前,总结自己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收获。如果再问:同学们,你们刚刚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不要说什么不懂的,不如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我在教学中用过这种方法,总结后让学生提问,一个学生问:老师,我想给你提个问题。如果我量一只小猫的体长是0.4m,要求用整数表示,你该怎么办?我大胆地让班里的其他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有同学说不可能算出这种题,有同学说四舍五入只能写成1M,有同学说可以写成0.5m,甚至有同学坚持写成0M,因为要严格按照课本要求。教学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我鼓励所有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有同学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说是分子和分母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吗?比如4/4,这些问题有时候老师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们从来没想过。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当做奇思妙想,鼓励他们敢于提问。

2 .精心组织各种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何时提问,都离不开“探究”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探究形式。一是自主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发现。自主探究能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拓宽思路,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如:

(1)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找到规律,得出结论。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几何图形的教学。比如第一节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就采用了运算探究法。(在黑板上画图解释)——常规的推导方法是学生先准备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然后通过运算,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时也可以组合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可以根据组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两倍,轻松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这也是书上的方法。在运算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还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拼接剪切得到的,它是沿着三角形高度的一半进行剪切,将下一部分拼接在一起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沿着高度的一半切开,把切开的部分沿着高度切成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和下面的部分放在一起,做成一个长方形。不同于书里的底部×一半高度,而书是一半面积,结果是完全一样的。这种探索性的操作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猜想:猜想也可以说是一种想象,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合理的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探究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敢于猜测,才能促使他们用各种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都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中比较分数的部分,教师展示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大小。学生猜测不同的答案。谁是对的?只是同学。

和老师们讨论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学完就知道了。这个猜想是新课之前的。学生做思考题的时候,也要鼓励他们用猜的方法,通过论证找出答案。比如有个年龄问题是这样的:妈妈的年龄是小军的四倍。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4.2倍。小军的爸爸比妈妈大2岁。小军多大了?一个学生大胆地用了猜的方法。他猜测只有将这些数字相乘,比如5.10和15.....和4.2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整数年龄。假设小军的年龄是5岁,那么他的父亲是21岁,母亲是20岁,父亲只比母亲大1岁,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最终确定小军的年龄为10岁。这种方法虽然不像方程4.2x-4x = 2和(4.2-4) ÷那么简单,但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守旧思维的挑战。我们老师千万不要把这种猜测误认为是调侃和猜测,而应该鼓励他们去验证。

(3)交流合作:这种探究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大多流于形式。听过很多公开课。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同学们讨论了不到3分钟,看表就匆匆结束了。目的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达到这门课的完美。这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具体体现,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因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并不总是一致的,只有在讨论的时候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四人一组,两人一组,位置相同,开放一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各组进行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讨论是内化知识的重要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