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这个感人的故事篇幅中等。

4月6日,正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州与医务工作者座谈,详细了解广东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情况。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是党中央对广东医务工作者抗击非典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

医务工作者表达心声:总书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与医务工作者座谈的消息迅速传到广州各医院,引起巨大反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叶光春当天下午向全院医务人员传达了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他说,总书记的话温暖了我们的心,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抗击非典是历史赋予当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广州的医务工作者必须不负众望。

广州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金国华向医院的同事传达总书记的讲话时,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15年4月一大早,她穿上防护服,特意来到隔离病房,给在这里住院的医护人员带去总书记的慰问,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她激动地说,总书记对医护人员的关怀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现在,广州胸科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在巩固抗击非典成果的同时,一定要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全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邓峰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到疾控中心考察,对全省乃至全国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希望尽快找到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同时,深入开展教育培训,使监测和预防措施落实到各地,防止疫情扩散。

回顾过去四个月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医护人员深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广州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勇敢地与病魔和死亡作斗争,谱写了一曲与木棉抗衡的生命赞歌。

除夕夜紧急行动,勇敢迎接挑战。

马年除夕,当成千上万的家庭团聚,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广州市卫生局的一份紧急通知指定收治非典病人,打破了许多医务人员的喜悦。

紧急通知发出后不到1小时,广医一院院长叶光春、副院长赖永红、李益民赶回医院。接着,又从其他医院转来了4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医院领导连夜部署,很快为非典患者设立了隔离病房;腾出一个单人病房,用于抢救严重非典型肺炎患者;药品供应部门紧急增加抗病毒和抢救药品库存200万;设备科在全院配置了19呼吸机和抢救设备;总务科紧急采购12层口罩、草棒、环氧乙酸等消毒物品;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组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在特殊病房设立出入缓冲区;后勤服务中心启动消防应急排烟系统,加强通风,配置营养餐,送到专门病房。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让广州的医院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考验,更是一场医德医风的全面大考。几乎所有的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都合并有细菌感染,其中大多数还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据文献报道,人体只要出现四五个以上的器官衰竭,死亡率都在90%以上。但是医护人员有一个信念,只要有1%的希望,就一定要尽力挑战极限。多家医院向市卫生局提出:“请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广东省中医院明确宣布:“不管病人是谁,不管他是不是有钱人,都要给予他最好最及时的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从发现首例非典型肺炎病例以来,一直顽强地工作在第一线,72小时没有合眼。在所有参战医务工作者的齐心协力下,齐新很快找到了突破口,摸索出了一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两名肺部弥漫性渗出、生命垂危的患者经医护人员抢救,第五天成功脱离呼吸机。经过进一步的对症治疗,患者的肺片非常清晰,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病人被救活,康复时间越来越短。

走秒针上班,爱情比非典更有感染力。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收治非典型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第一病房感染的危重病人达到19人,11台呼吸机连续运行。一个重症患者一天的病例数据,相当于普通病房一天的总和。10天高峰期,医生都是“踩着秒针上班”,每天早上8点上班,到晚上1。护士胡和,护士长农飞,医生沈先后因疲劳晕倒在病房,醒来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广东省中医院药剂科最忙的一天,发放抗病毒口服液15,250盒,板蓝根颗粒19,400包,相当于近三个月的用量。中药房在完成日常准备后,又加班加点准备了22000剂“抗病毒”药方,仅这一剂药的剂量就相当于平时工作量的十几倍。

广医一院副院长、ICU主任李益民被同事们称为“飞人”。他每天穿梭于三四个地方,任何时候,只要接到一个电话,就拿着一个包,一片面包,匆匆上路。有一天,他接到120多个电话,手机坏了,声音嘶哑。

从2月1到2月13,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伟平一天都没有休息,也没有睡好。他去各个病房给病人体检,参与重症病人的急救,插管取痰标本。他通常会睡着,但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常失眠。由于过度劳累,他还染上了非典型肺炎。2月13日,蔡伟平开始发烧,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工作。19年2月,病情加重,确诊为非典型肺炎,忍痛离职。

一个一个倒下,一个一个上来,一波一波无怨无悔地前进。

医护人员再苦再累也没什么。最大的威胁是他们很容易感染非典型肺炎。尤其是抢救危重病人的ICU病房,每个病人都可能是传染源。初期,每给一个危重病人插管,就有2-3名医护人员倒下。2月,广东省中医院20多名医护人员相继感染患病。但他们没有抱怨,生病的人向同事道歉:“真的很抱歉,增加了你的工作量,让你的责任更重了。”其他人都没有退缩,也没有人请假离开。一个人生病了,另一个人立即介入。一个接一个,一批接一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事态越来越严重、医护人员病倒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以及省委、卫生厅有关领导纷纷到医院送去亲切慰问,鼓舞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士气。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轻的ICU医生徐远达,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一天,48小时不睡觉抢救病人。三个月里,他只匆匆请了两个小时的假,为心脏病发作的父亲安排住院治疗。后来他自己也不幸被感染,住进了ICU。2月8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开病房扩大住宿,需要20多名医护人员。消息传出,报名人数超过50人。

2月1日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送来一名危重患者。当时患者咳嗽频繁剧烈,肺部x光显示炎症阴影已占据大部分肺部,随时可能死亡。这类患者气管插管容易被感染。然而,传染科副教授邓子德和周围的医护人员没有退缩,直到患者病情稳定,他们才脱下污染严重的衣服和帽子。零距离接触病原体,邓子德也不幸得了重症肺炎。在病床上,他写下了一首自我勉励的诗:“救死扶伤,破险为上,磨难不残缺;如果你决心成为一名医生,你将永远不会后悔。我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强大起来,重新把锅挂在人民中间?”其实,这不仅是邓子德的医德,也是广东众多医务工作者抗击非典的共同心愿。

控制疫情,找到病原体,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为了控制疫情,有必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首先要采集合格的检测样本,包括咽拭子、痰液、血清、死亡肺组织等。采集时间包括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或死亡病例,而这些阶段都具有传染性,采集者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所的同志们没有退缩。他们只要接到报告,就及时赶去调查、处理、取样、化验。马年除夕,参与研究的梁和柯接到通知,要去停尸房对病人尸体取样。他们立刻出发了。李刚刚结束了在湛江两个月的考察,放下行李又出发了。7个有疫情的城市,他来回走了5个。中心主任邓峰、副主任林、何剑锋以身作则,在人手不足时也参加了抽样工作...通过对现场病例的调查处理和对检验标本的统计分析,逐步摸清了非典疫情的概况、特点和影响因素。负责调查的专家组及时起草了《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和调查方案》、《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预防措施指南》等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作为《广东省防控非典技术指南》及时下发,对控制非典蔓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被中国卫生部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采纳。

与此同时,该中心微生物实验室465,438+0名专业人员,在黄、万、姜利民等专家带领下,从多方面入手,开展细菌培养、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系统科学的实验检测,很快排除了肺鼠疫、肺炭疽、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禽流感、军团病等几种令人恐惧的传染病。最近,他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基因扩增从患者的漱口液中发现了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段。

截至记者发稿时,广东省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医护人员与病魔的战斗仍在继续。广州胸科医院ICU病房主任陈说,他一定能战胜病魔!

这是广东医务工作者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