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理论水平

浅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知识总是闪耀着永恒的价值。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知识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和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知识素养的替代途径。

1.从各种渠道吸收信息,努力成为通才型教师。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战略地位,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于教师来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应该是他知识视野中最起码的知识。只有当老师的眼光比学校的教学大纲无与伦比时,他才能成为老师。”

张教授将完整知识状态的标准分为八个部分: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业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和创造环境的能力;提出“人心教育”理论:把志气、骨气、毅力、拼搏、进取、努力的精神称为人应有的“资本”,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及其相互渗透的教育视为人的“资本”,把三学转化为人的现实、生产力、经济,称为人的“能力”,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视为人的生存之本。

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和文化成果得以迅速传播,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些成果。教育的变革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拓宽知识视野。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老师,很大程度上会让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它脱离了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当今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系统地总结和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不用说描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系了。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种学科相互融合,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马克斯·普朗克所说:“科学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成一个单一的整体。不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其实从物理到化学,从生物到人类学习到社会科学,有一个连续的链条。这是一条任何地方都不能中断的链条。”现在的老师,很多人都试图加强对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的了解和学习,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身智能的复杂性。现在很多老师还是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成他石攻玉,不断把新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中,走向“博、大、精、深”。

今天的教师必须努力成为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全才”教师。这里的“全才”教师,指的是既专精于知识又多才多艺的教师,而且是多才多艺的教师。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但我并不专攻物理,我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在我看来,在年轻时代,多读些杂七杂八的书,头脑会更灵活。

基于问题的教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是通才的康庄大道,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曾经听人说起过这样一件事:国内某著名大学的高材生去美国留学,该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做得更好,但一学期下来只拿了个C。当他看着他的外国同学时,他非常沮丧,他的外国同学平时学习很轻松,但成绩很好。后来,他接受了一个同学的建议。“我一节课都没缺过,作业每次都很优秀。”学生愤愤不平的说道。“你在课堂上问过什么问题吗?你帮同学答题了吗?”高飞不解:“你上课说的我都懂,没有我不懂的问题,同学问的问题真的太简单了。”老师一本正经地对学生说:“我班欢迎有贡献的人,不欢迎消费者。”

仔细想想,这涉及到一个学习风格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主要是基于接受性学习、机械性学习、个别性学习和被动性学习。教师满足于学生对听和记的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得到的更多的是结果的成功,而很少是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大胆提问的想象、豁然开朗的奇妙感觉、合作讨论的铃声与碰撞、创新发现的快乐与疯狂,甚至还有不解、怀疑、争论与对抗...这些丰富了生活的色彩,体现了发展意义上的真正自由和尊严。

2.看理论书,适应课改要求。

与现行教材相比,新课标实验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了师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上受到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拓展和创新的平台。这些都要求建立体现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老师“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倒”,但普遍感觉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实践,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如直接灌输。

新课程从教育理念到内容、方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处处体现着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只有老师在实践中摸索。课程改革,一个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转变”: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面对这种变化,每个老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己。新课程课本的难度降低了,他的知识面也拓宽了。教学成了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探索,教师如何指导,如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否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是否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储备的知识量是否能适应课程改革,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位老教师说“这种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建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很熟悉的东西,这意味着改变我们每天都在做的通常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这几乎相当于改变了我们老师习惯的生活方式。其难度不言而喻。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即使有意识地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固定模式”。这对于一些成绩斐然的成功老师来说,尤其困难。他们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还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一些“成功的经验”。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不仅要“洗脑”,更要“充电”,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用好新教材。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大胆实践,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艺术。

(1)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书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以学科为主、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局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教育的重点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跳出学科本位思维的束缚,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现代化研究》和《多元智能教学策略》等书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们的教师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多看真正提高教师内在修养的书。新课程体现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要求。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确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比如各种教案、教学参考等书籍都要看。然而,我们不能依赖它。有些教师看教案书,不是为了参考,而是为了方便和抄袭,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是有害的。像《专业: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学生思考》、《师生交流的艺术》这样的书会让老师受益匪浅。

(3)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是集体购买或者项目资金报销。影响教师自费购书的因素很多,但学校图书馆普遍缺乏供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用书的情况应尽快改善。学校加强图书馆建设,为教师提供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书籍,确实是成功之举。

3.加强相互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教师的职能已经从传统的教授学生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代教育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不仅在不断分化,而且正在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教育和科学技术一样,不仅在各个学科之间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也在丰富教育学和教学方法体系本身。同一个学科有很多学校,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差别很大。教师要保证自己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就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英国伟大作家萧伯纳曾形象地评价群体优势: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大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互相交换,每个人都有两个想法,甚至不止两个。"

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仅需要在教师之间营造“学者互尊、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而且要根据时代特点大胆走出校门,与科研部门、企业挂钩,在实践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始终走在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前沿,不断补充知识的新鲜血液。教师与社会横向学术联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教师参加这些学术交流后可以及时提高自己的智力和教学水平,把最新的学术和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克服教学脱离时代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弊端。

教师生涯中真正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教师的“红烛”命运“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火焰”。从一个有着崇高责任感的老师的角度来说,是对老师崇高精神的致敬。真正遗憾的,往往是匆匆流逝的时光。老师的生活,都消耗在讲台前,学生的作业本,备课的台灯上。难怪很多老师把重点放在能否树立科学的时间观上,让每一个老师都能掌握时间的运筹学,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智力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

(1)珍惜每一分钟。从教师的工作来看,他们的时间更宝贵,应该珍惜。因为一个老师的一个小时就是几十个学生的一个小时,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中随便浪费一个小时,就相当于剥夺了学生一个小时的黄金青春。

(2)科学安排时间。老师的工作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即使是周六周日,有些老师还是要工作。别说学习的提高,就连运动、家务、休息的时间都被挤出来了。很多老师都为此困扰。作为当代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科学分配时间,掌握时间的运筹学是关键。我们可以把一天中工作、学习、休息、娱乐、运动、睡眠的时间进行科学比例的分配,把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活动规划好,使之有规律,既不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取消和过度压缩睡眠和运动,也不会因为过度的消遣而忽视学习和工作。

4.自学反思训练,直击三大问题。

教师辛苦、经费短缺、工作矛盾、与实践脱节这三大问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导致许多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其水平不符,职称与其履职能力不符。所以要打破传统的“为了学历而读书”“为了深造而离职”的做法。将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培训具有基础性和全过程性,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中的“自学-反思”培训,直击上述三大难题,实践证明是继续教育的有效培训形式。

自学-反思培训模式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在职培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老师是培训的主体。教师可以从自己最关心、最急需解决、最感兴趣的课题入手,建立课题,定制培训目标和自学培训课程,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随时随地改进工作。在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教师互评、校长指导评价、专家评价,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实现个性。

培训师(培训机构、科研院所)要转变观念和角色,联合中小学,走进学校,走进教师中间,参与教师培训,充当培训的引导者、推动者和资源载体,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服务,强调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学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受训者会与受训者一起成长。

自学-反思训练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面向全体教师,不需要将教师集中在校外的一个培训机构,不受时间、地点、资金的限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培训。教师在自学和自学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审视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以教育科研的方式积极获取知识,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意识水平,以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其特点是每个教师都要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不良教学习惯及其带来的负面后果,从而找到新的思路和策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