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工具性强,思想性也很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解释(试行)》明确指出:“工具性是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是今后学习各种课程、获取新知识、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思想性是指语言总是反映客观事物,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性。”并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缺一不可。”

(一)注意混淆“语文”和“语文学科”的概念

语文学科对应的科学是语言学。内容是口语和书面语。它的根本属性必然受到语言本质的制约,但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

语言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以“表达心理的符号系统”的形式存在。

语文学科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学校课程是实现教育的手段。

语言和汉语都是工具性的,但“工具性”的内涵并不相同。语言的工具性是指它的社会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的工具性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学习语言和文字。“语文学科”与“语文”概念的混淆,会导致只强调语言文字形式的练习,而忽视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语文的教育功能就会大大削弱,学生的语言也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注意“人文学科”和“线性学科”概念之间的混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数学属于线性学科。小学语文学科和线性学科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其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语言和写作训练。

(三)注意“语言”和“思维”概念之间的对立

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这是它们的同一性。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因为“语言和思维的功能不一样。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语和句子”;“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应该同步进行。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优秀的教师注重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语言,进行思维加工;注重训练梯度的合理性,将思维程序融入训练中;注重思维的训练层面,在理解文中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怎么写”和“为什么写”;注意运用“对比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注意听、说、读、写训练中的相机引导和启发;注重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渗透规律,懂得学习规律,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和学习课文;注重技能迁移,促进能力形成;注重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既判断对错,又指出思路,从速度、深度、独创性等方面予以肯定。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体现了对学科属性的透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