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和多媒体设备的介入,我们传统的备课、教学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声、光、画、色、影的综合效果,为学生创造更直观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来辅助语文教学,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优化集体备课

1.电子备课网络

按照每个年级一个人教一节语文课,平行班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情况,我校实施语文学科电子集体备课。我们采用“一人负责备课,多人讨论,初步备课定稿,个性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借助校园集体备课平台,将集体备课和研究的过程网络化,从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学期初,各年级组分工进行教材分析和备课工作。各主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校统一备课模板备课。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将教案初稿、作业设计及相应课件发布到教研平台“集体备课室”。第二,其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及时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回复给主备人员。第三步,利用学校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在年级组进行深入研究,紧密讨论“一课一讲”和“听说读写同步发展”的理念,初步形成终稿,上传至“集体备课室”。第四,课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教学实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以适应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课后,教师在备课课文中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调整和得失。可见,电子集体备课是教师“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的过程,它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备课的动态管理

第一,方便中国老师自己管理。传统的纸质教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老师通常要到第二年或者第三年上课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参考。老师平时收到的很多相应的教学资源很难及时收集到原教案中。电子备课系统可以随时放入电脑。相应的资料、课件等。平时在网上和报纸上看到的,可以很方便的保存在相应的教学单元里。只要你善于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人人电子备课系统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完善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二是方便学校行政管理。我们利用校园网要求老师及时上传教案。大家的教案是否及时准备,内容如何设计,通过校园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采用粗查细查、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检查,并将结果以校园内网、QQ、路路通通知等形式反馈给老师。

三是不断丰富电子备课资源。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和完善中文电子备课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和最实用的教学资源。同时,每学期期末,各年级优秀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课堂练习、课件等。)进行收集,形成学校的“语文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教师备课资源。

二,优化语文教研

1.课堂教学记录让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在开展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时,通过视频记录活动全过程,并在讨论时一起播放。比如我们在开始“同题课堂”活动的时候,记录了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评课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回放、随机暂停、对比分析。点评每个人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大家关注细节,提高理解。课堂教学记录的分析使教研活动更加有效,使教学少走弯路。

2.对名师教学的研究给了我们方向。

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享受教育教学资源,是网络给教学科研带来的最大优势和便利。在过去,专家和名师对我们来说是罕见的。现在一上网就能看到专家名师的风采。在教研中,我们看“专家讲座”,看“超级课堂”,上“名师博客”,听崔峦、杨九君、高林生等专家的真知灼见,欣赏于永正、贾志敏、薛法根、窦桂梅等超级名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超级名师之家”、“玫瑰悄悄话”、“欢迎博客”等栏目都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

3.博客和QQ群聊,实现沟通零距离。

学校将中文中心群博客、博客圈、中文QQ群在线聊天引入教学和科研,教师以此为平台,不定期在网上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各有各的想法,经过交流就有了两种想法,甚至是火花的想法。教师通过博客与QQ群聊天实现零距离交流,在同伴的真诚鼓励和互助中感受到思想碰撞后的快乐,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

第三,优化课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历+反思。的确,这是教师反思教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教学后记(反思)的必由之路。反思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速度。当前是多元合作的网络时代,应积极发挥网络功能,促进教师课后深入持久的反思。

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教学后记”专栏,要求教师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的得失和教学中的火花,放在校园网的“集体备课室”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以案例分析和论文的形式在博客上发布课后反思。教师之间实现了无障碍交流,尤其是在博客上,教师的教研世界从校园走向了校外的广阔天地。在交流平台上,教师们认真撰写教学后记,享受“发表与关注”带来的快乐,享受同行的鼓励,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激发教学的智慧与热情,让原本琐碎平凡的教学工作变得无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