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新课程

三、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

老师的开场白直指主题,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整体性和细致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指出了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文本时,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内容。比如在教桂林山水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的祖国很美。她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壮丽的河湖,一望无际的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风景优美著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桂林的美景吧。”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俗话说,学生要动心,老师要先动感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比如《十里长街致总理》一课的介绍:1976 65438+10月8日,一生为人民辛勤劳动的周总理逝世。他静静地躺在花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体。65438+10月11,周总理遗体将送往八宝山火化。蒙着黑纱的灵车缓缓驶来。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首都数十万民众涌上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侧,等待灵车到来。他们想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听不到周总理慈祥的声音。十里长街到处都是白色的花,就像厚厚的一层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低声的哭泣...同学们,这件事发生在32年前,你们没有经历过那段令人心碎的时光,但“送总理出十里长街”这一课会让我们知道当年的情景...这种感人的引导会让学生感到强大。

3、挂题集导入方法

小学生特别好奇。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非常关心的情绪。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置一些悬念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例如,课文《受惊的鸟》的引言:

老师:现在有一只大雁在空中飞翔。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击落?

生:用箭射,用枪打...

老师:你可以用所有的方法。然而,在古代,有一个专业的弓箭手更羸,他只用弓而不用箭,嗖的一声就射下了这只大雁。原因是什么?答案就在正文里。请仔细阅读课文,看谁能先找到答案。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悬念。如果你很神秘,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迷惑学生。

4、演示导入的方法

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巧妙的导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他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谁知道呢?然后展示水彩画中画的小壁虎的动画形象。尾巴是可移动的,可以被移除。学生惊讶地回答:“小壁虎。”老师接着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在同学们谈到它吃苍蝇蚊子后,老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但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讶地说:“哎呀,坏了!”老师马上引导情况:“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断了之后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讲述了这只小壁虎的尾巴被折断后发生的事情。”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很快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衔接法”是指在已学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转移。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的作用,又能为新课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既让学生觉得新知识不陌生,又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回顾过去”只是手段,“引进”才是目的。

比如第十卷《古诗三首》,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将首先要求学生回忆他们所学的关于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他们记住了《春晓》《唱柳》等古诗词,有的学生一口气背出了这些诗词。我因势利导,褒好扬差,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活力走进新课程。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记得有个老师教课文《草原》的时候,放了《太阳在草原上升起》的第一句歌词:“蓝天上飘着白云,白云下跑着马,到处挥舞着鞭子,响个不停,白鸟一起飞。”接着他又用传神的笔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象:“那里的草原一望千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草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