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如何惩罚学生。
但是,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难以想象的后果。尤其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心理脆弱。他们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习惯了表扬和奉承,缺乏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一个比喻很形象——“蛋壳心态”。
班主任应该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然而,现实中,一些学生因为一点点批评和惩罚,就对老师采取逃跑、报复、自杀等行动。班主任往往心有余悸,对学生的错误不知如何是好,陷入矛盾状态。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往往采取两种极端的处置方式,有的班主任只是一味的惩罚;有的班主任怕学生走,就放任不管。这两种方法明显不合适。
我们认为,惩罚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正面教育功能,避免负面影响,关键在于班主任能否熟练掌握惩罚的艺术,即创造性地运用惩罚手段。我把惩罚的艺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分析原因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犯错后,班主任往往会在非常激动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惩罚,但并不完全或深入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从而制造了“冤假错案”。显然,这样的惩罚不仅没有起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作用,反而往往适得其反。
中小学生年纪小,是非观念模糊。例如,一些学生将其他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视为“奉承”
称部分学生违纪为“勇敢”
。有的同学明明犯了错误,却认为自己的个人行为没有错。这时候如果班主任批评惩罚,他们会认为老师是故意找茬,不接受批评,会严重抵触老师。所以班主任在处罚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讲清道理,让犯错的学生对老师的处理信服。惩罚必须说服被惩罚者,让他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奖惩结合。
表扬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他们肯定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这样学生就会认为班主任处理事情是公正客观的,所以会更加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和帮助。有些班主任在惩罚学生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错误,很少跳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看到隐藏在错误背后的闪光点,比如从一个爱打架的孩子身上看到他的正义感,从一个爱捣蛋的孩子身上看到他的创造力。
第四,惩罚一定要及时。
及时的惩罚可以让学生经历更多的焦虑和内疚,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的后果。拖延惩罚和处理会让学生忘记和淡化自己的错误行为,因为事情发生了变化,惩罚的意义不大。班主任不能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要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伤害后才“揭伤疤”、“算总账”
容易让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和纠正错误。
第五,罚学生是事不是人。
惩罚是为了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要把惩罚限定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处理事实,比如不逃学,不打人等。,避免“我讨厌你”等有害语言,不允许侮辱学生人格的惩罚。据该报报道,某学校一班主任,在卫生检查中没有发现哪个学生丢弃了一个塑料袋,影响了自己班级的分数时,一气之下将塑料袋剪断,并强迫全班同学分头吞下。此举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这种羞辱性的惩罚行为是班主任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不仅对教育学生无益,而且危害很大。
第六,惩罚要和教育相结合。
惩罚犯错的学生是教育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惩罚都应该包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班主任一定不能惩罚犯错的学生,不能独断专行,不能过度惩罚,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不能以罚代教。要避免抓住学生的错误,穷追不舍,“打落水狗”式的批评。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方式是简单的给予处分、罚款、变相体罚,甚至是“一棍子打死”——开除学籍。这些做法让惩罚失去了教育意义,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七、惩罚后引导学生补救错误行为的后果。
如果学生开始殴打他人,班主任不仅要严肃批评,还要要求学生互相道歉,以挽回对对方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良好品质。
八、要避免惩罚然后说好话。
有时候和学生打交道后,班主任可能会说一些“好听的”照顾学生情绪的话。
这意味着一种暧昧的迁就和对错误行为的宽容。在惩罚学生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态度明确。
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能够注重惩罚的艺术,那么惩罚确实是一种帮助学生克服和杜绝不良行为的有效教育方法。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处罚需要合法、合理、文明、科学、理性,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