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吼的多了。
这样的场景父母熟悉吗?孩子的不讲理和乱发脾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过。
你不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他会崩溃,会哭;
如果玩具有问题,玩不动了,他会一怒之下摔下来;
即使早上被叫起来,他也会无缘无故地生气。
为什么孩子爱发脾气?
除了先天性的,
还有以下共同因素:
1.生理原因。我们会发现,越小的孩子越爱哭,越爱发脾气,因为他们大脑中识别和调节情绪的相关组织还没有发育完全,缺乏情绪自制力。
2.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有些父母处处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娇纵任性的坏性格。如果出了差错,他们会大发雷霆。如果父母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缺乏耐心,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内化,让他养成发脾气的习惯。
3.家长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无理取闹,家长要么“以暴制暴”,要么无限纵容,要么直接无视,等等。长此以往,孩子的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疏导,可能会“加剧”。
4.受影视剧、电视节目或周围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比如很多动漫充满了暴力和戾气,不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当你的孩子发脾气时,你会怎么做?
我们来看看文章开头那位父亲是怎么做的。面对孩子的哭闹,他彻底恼了。“你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固执的孩子?再哭就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其他回应包括: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为什么总是发脾气?”
“再哭就出来哭。”
“别哭,下次我给你买。”
“哭,哭,使劲哭,我就不给你买了”...
这种指责、哄骗、威胁的方式,其实只是在挠靴子,不仅没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可能激起他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教育方式,孩子是学不会管理情绪的。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父母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情绪产生的原因。艾伯特·埃利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情感ABC理论的创始人。
爱丽丝认为,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以才会有情绪上的困扰。在情感ABC理论中,
a-激活事件,即诱导事件;
b-信念,指的是个体对这个诱发事件的一些信念,也就是对它的一些看法和解释;
c-共识,意思是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的事件A直接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实际上,事件A(激活事件)只是情绪和行为C(后果C(共识)的间接原因,而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信念)。
比如两个孩子参加比赛,都没得奖。一个孩子很豁达,不在乎。另一个心碎了。为什么?不在乎的孩子可能会这么想:试试就好,没得奖也没关系。下次再来。另一个孩子的想法是这样的:我精心准备了这么久,却没有得奖。我这么笨,我爸妈肯定不高兴...
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的情绪ABC理论很实用,对家长引导孩子情绪有启发。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在孩子不合理的想法中,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好感,帮助孩子打开心扉。最后,在回顾整个过程的时候,帮助孩子发脾气,建立公正客观的自我评价。
具体来说,它分为这三个步骤:
1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表现出不良情绪时,家长可以试着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孩子思考答案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调动理性情绪的过程。孩子哭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宝贝,你这样哭不会疼吗?你满头大汗,不怕感冒吗?有了这样的提醒,孩子的情绪会逐渐淡化,理性思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一定要温和克制。
2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要搞清楚他的情绪从何而来,并表示同情和理解。比如孩子午饭前想吃零食,你拒绝后他会大哭大闹。你可以问他:是不是因为吃零食没有满足你,你觉得生气,所以哭了?是不是我给你吃了零食你立马就不哭了?
孩子同意了。你继续引导:不过午饭快到了。午餐有XX道你喜欢吃的菜。你吃了零食之后,就不能吃午饭了。
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意识到,这个时候吃零食真的不合适。你继续和他“谈判”:妈妈不禁止你吃零食,但是午饭后可以吃。
这样孩子会发现原来的要求可以满足了,不会再发脾气了。
回顾整个过程,帮助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完成第二步。其实和孩子“复读”的全过程,对他的成长意义重大。比如事后可以和孩子沟通:看看生气是不是解决不了问题,哭不是好办法。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你在生妈妈的气,她妈妈也很难过(你可以假装难过),从而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情绪”,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
“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智商和智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情商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情商主要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可见,“情绪管理”是情商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