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文本

原文: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据说苏州有一百多个园林,我去过十多个。我也去过其他地方的一些园林。如果要我说一般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全中国园林的标本,全中国的园林都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所以,如果有人想欣赏中国园林,苏州园林是不可错过的。

设计师和工匠在因地制宜、匠心独运、造园成功等方面各有不同。然而,苏州的园林有相似之处。似乎设计师和工匠都在追求同一件事:确保参观者无论站在哪里,面前总是有一幅完美的画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塘的协调,花木的衬托,近景视觉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存在,才能形成完美的画面,不能有损美的失败。他们只想让参观者获得“如临画境”的美感,他们的成果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当游客来到花园时,没有人不想到口头上说一句“如在绘画中”。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普通住宅,大部分都是对称的,无论左边如何,右边也是如此。苏州园林永远不能讲究对称,仿佛刻意回避。东方有亭子或回廊,西方绝不会有同样的亭子或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比如用图画,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艺术画,而园林是艺术画。艺术画要求自然趣味,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里有假山和池塘。假山的堆砌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无论是山还是竹花木的丘陵,都是设计师和匠人的人生经历和胸中的丘陵和山谷,让游客在攀登时忘记苏州城,只觉得自己在山中。至于池塘,大多指的是流水。

有些园林有宽敞的池塘,所以把池塘作为整个园林的中心,其他的景物协调布置。如果水面看起来像一条河,通常会安排桥梁。如果安排两个以上的桥,它们将是相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池塘或河流边上很少有整齐的石堤,总是任其自生自灭。

还有一些精致的石头排列在那里,或者种植一些花草:这也是为了达到从各个角度看一幅画的效果。池塘里养着各种颜色的金鱼或鲤鱼,夏秋两季荷花或睡莲盛开。游客可以看到“鱼在荷叶间嬉戏”,这是另一幅画。

苏州园林种树修枝也以绘画为主。高树和矮树正在投球。落叶树和常青树相互交替,不同种类的花树开花时也相互交替,让你一年四季都不觉得孤单。

没有宝塔般修剪的松柏,也没有阅兵般的路边树:因为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是不值得拿的。几个园子里都是古藤,蜿蜒崎岖的枝干是一幅好画。花开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让游客感受到无限的繁华和喜悦,却又说不出来。

逛苏州园林,难免会关注花墙、长廊。以墙相隔,以廊为界,层次较多,景色可深见。

但墙上有各种用砖砌成的镂空花纹,游廊两边无边框。其实是分而不离,有界而不有界,从而增加了景物的深度。好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了一面大镜子,更有层次,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倍。

游客当然不会忽略另一点,那就是苏州园林注重每个角落的画面美。台阶旁边种着几本带草的书。墙面覆盖爬山虎或紫檀木。如果窗户正对着白墙,就太单调了。加入一些竹子或香蕉。诸如此类,无非是参观者即使看很小范围的部分,也能欣赏到美。

苏州园林中的门窗,图案设计,雕刻技艺,都是顶级的工艺美术。一般来说,那些门窗都是越精致越好,绝不低俗,哪怕简单巧妙。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大家一定赞叹这是一种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师很喜欢这些门窗。他们考虑光影,拍出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和北京不一样,很少用绘画。大部分的梁柱,还有门窗的栏杆,都涂的很广,是一种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的。部分室内墙面下半部分铺方砖,以浅灰色和白色作为对比。屋顶瓦片和屋檐漏水都是浅灰色。这些颜色与植被的绿色相配合,使人感到宁静和悠闲。花开的时候,各种花更鲜艳。

当然,你可以说的比上面写的更多,这里就不多写了。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画册写的序言。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画册,请叶老作序。22岁之前,叶老一直生活在苏州。在业余时间,他经常和朋友一起参观苏州园林,他对苏州园林的品味和特色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写这篇序言时,他参考了陈从周教授编的《苏州园林》。

序言写好了交给香港的出版社,但相册一直没有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么一篇文章,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言发表在了第四期百科知识1979上。序言的最后几句话在发表时被删掉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将其编入语文教材时,还删除了序言的第一段,原标题“我深切关注苏州园林”改为“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