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风筝教案
作者:匿名资源来源:未知点击量:193更新时间:2006年5月-19
(1)导入:(3: 30)
请听一段音乐,回忆小时候放风筝的情景。(1:30)
(关上窗户)放风筝好玩吗?(好玩)
这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白云朵朵;看看绿草,享受春天的气息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
今天走进我们教室的文章叫《风筝》(幻灯),是国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作品。(幻灯片:鲁迅先生简介)
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和小哥哥之间的关于风筝的事件。整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兄弟情。《风筝》就像一首亲情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的和谐与诗意的和谐中。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我将检查学生的预习。(2:00)
首先,我把我的同学分成四组。从你左边开始,竖排两个学生为一组,一共四组。让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学生回答问题最积极最热情?(在黑板上写1组,2组,3组,4组)
(2)(幻灯片)下面,请看大屏幕:
注意带下划线的单词并解释这些单词:
哪一组学生先来的?
孤独:(líng dρng;孤独无助)(对照组数滴答)
哈格德:(qiáo cu?皇家酰基?慢点?你在做什么?
不喜欢:(wè;厌恶)(检查对照组)
慌了:(胡;恐慌)(检查对照组的数量)
耸肩:(se;由于寒冷、惊吓等原因,身体蜷缩或摇晃。)(对照组打勾)
苦中作乐:(y √;竭尽全力学习或管理。)(检查对照组的数量)
X组的同学热情很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赶上。这个班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请继续努力。
(2)普通班
●总体感觉:
(1)接下来,请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幻灯片放映)
1.这篇短文1-2的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这一段说了什么?
3,5-11这一段说了什么?
4.12段说了什么?
(2)时间:3分钟。从现在开始。
(3)学生默读全文(3: 00)
时间到了。请四人一组讨论,时间:2分钟。)
5]哪组同学先回答?(检查对照组并点击幻灯片)(2: 00)
(1)看到北京的天空飘着风筝,“我”想到了家乡的风筝季节;(2)回忆自己小时候对小哥的精神虐待;(3)人到中年,明白自己的过错,想弥补,但小哥哥已经完全忘记了;(4)无法弥补,心中只有一种不确定的悲伤。(边讲边点幻灯片)
●具体讨论:
(过渡)现在,我们对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想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情与美,就要多读书,细细品味。
(3)接下来听老师范老师读1和2段。请想一想:(幻灯片)
1,“我”看到“远处飘着一两只风筝”,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看到风筝,人性应该是愉悦的,但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以下联系方式)
①回答所有问题(对照组在幻灯片上画几个勾并点击);
(2)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抽几个勾,点击幻灯片);(掌声)
家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放风筝还没过去,所以“我”觉得很惊讶;同时,看到风筝的时候,我又不禁想起少年时杀死小哥哥精神的一幕,而且无法弥补,不禁心酸。)
(4)老师问:
写“我”的语气“惊喜和悲伤”在文章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③同学们都回答:引出下面。
(5)让学生在浏览第三和第四段的同时,与四人小组的其他成员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
1,“我”和小哥哥对放风筝的态度不一样?
2.我采取了哪些措施严格管教小哥哥放风筝?
3.从哪些神态、语言、动作可以看出这位小哥是真的喜欢放风筝?
②时间:3分钟。
③时间到了。哪组学生先回答:
关于放风筝,我和小哥哥有什么不同?
(4)画学生答案(勾选对照组,点击幻灯片)(I:厌恶、鄙视+小哥哥:喜欢)
⑤第二个问题:我采取了哪些措施管教小哥哥放风筝?
⑥画学生的答案(控制组画几个勾,点击幻灯片)(I:不要破坏风筝)
⑦从哪些神态、语言、动作可以看出小哥哥是真的喜欢放风筝?
(8)画出学生的答案(对照组画几个勾,点击幻灯片)(小哥哥:看得入神,惊叫跳跃,煞费苦心做蝴蝶风筝)
2.请看大屏幕:为什么我的小弟弟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没有放风筝?
(同学们都回答:因为“我”觉得放风筝对孩子来说是个没用的东西。)
为什么我觉得放风筝没用?这种观点是天生的吗?(老师讲解)
当时的想法是,孩子要“对窗外的事充耳不闻,专心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有趣的活动当然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儿童玩具。在这种旧观念的影响下,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哥哥放风筝是徒劳的表现;我真的很希望我的小哥哥能成为一个人才,但是我恨铁不成钢,就粗暴的把小哥哥辛辛苦苦做的风筝给毁了。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很有爱心很严格的哥哥,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点击幻灯片显示答案)
3.请看屏幕。从小哥哥喜欢风筝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答。
①从看别人放风筝:天真活泼;(幻灯片放映)
从他的蝴蝶风筝与众不同,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和创新。(幻灯片放映)
4.同学们,我禁止小哥哥放风筝有错吗?我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哪一段?
2个学生一起回答。第五段,人到中年,“我”偶然看了一本外国的关于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他们的天使。至此,“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知道我踩坏的不仅仅是一只风筝,更是一颗年轻的心和小哥哥的创新精神。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不会做出违背自己感受和无知的事情。)
(5)古人云:“知错能改,是大恩。”如果有错误,就应该改正。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渴望弥补。我希望我沉重的心能得到放松。(点击幻灯片)
②我的心是不是放松了?为什么不容易?请在6-11段找到答案。
③请学生给出一个大概的答案。(检查对照组的数量)
(“我”向哥哥提及往事,承认自己年少迷茫,希望得到哥哥的原谅。但是,哥哥已经完全忘记了,无法原谅他。(点击幻灯片)所以我的心不得不沉重。
请大家一起阅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愁”是“不确定的愁”?
(2)(老师讲述)
“我”希望得到哥哥的原谅来抚平他的精神创伤,但哥哥完全忘记了,没有怨恨,精神被折磨而不知情;“我”无法弥补,但心情只能一直沉重。我没想到会这样,所以这种悲伤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摆脱的。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点击幻灯片)我心里有一种不确定的悲伤。
●理解主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不仅要理解主要内容,还要努力找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
(2)下面,(幻灯片)
请四人一组讨论,谈谈你对文章中所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并试着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
提示:(幻灯片放映)
1,可以从兄弟情(兄弟情)的角度来讨论;
2.可以从鲁迅先生文章的精神方面来谈;
3.从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来看;
4.我们可以谈谈“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
要求: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角度进行讨论,看看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最好,回答的最好。
②时间:3分钟
(5)经过讨论,学生回答:
1.通过回忆小哥哥小时候不准放风筝,中年时赔礼道歉,表达了对小哥哥的浓浓爱意,赞美了兄弟情。(学生回答后,对照组画了几个勾;教师点击幻灯片)
2.通过回忆弟弟年轻时不准放风筝,中年时赔罪,表现了鲁迅严格要求自我解剖的精神。
(学生回答后,对照组画了几个勾;教师点击幻灯片)
3.通过回忆我们的小哥哥小时候被粗暴禁止放风筝,到了中年再去弥补已经来不及,说明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批判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学生回答后,对照组画了几个勾;教师点击幻灯片)
4.通过回忆弟弟年轻时被禁止放风筝,中年时弥补两兄弟的不同表现,说明人的思想和行为需要科学思想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从事不合理的,无知的,落后的行为,我们也应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学生回答后,对照组画了几个勾;教师点击幻灯片)
●【老师总结】:(总结学生表现:在黑板上给本组学生热烈的掌声)
这段文字的含义很丰富:a、有兄弟情谊;b、有“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c、游戏对孩子的意义;d、有小哥哥的思想内容而不反感;e,也集中表达了“我”后悔、自责、难过的感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有所收获。
《风筝》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人物的美好感情,而且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经过反复思考,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感情更加真挚美好,让思想更加丰富深刻。
(3) 1,下面,安排练习:(幻灯片)
写作:(4点+3点)
文章说“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你小时候玩过很多游戏和玩具吗?请选出最难忘的一篇写出来,与同学交流。
2.接下来,布置作业:
课后看第三题《漫天的风筝》这篇文章,说说作者在《风筝》中表达的感情和鲁迅在《风筝》中表达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