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阅读《弟子规》的思考
看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时也明白了很多处事之道和做人的道理。有一次,我对妹妹说:“李泽涵,给我倒杯水。”现在想来,这是不对的。自从看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明白了“称呼长辈,不要直呼其名,不要看其能力”。从现在开始,我每次都礼貌地叫她“姐姐”。
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妈给我拿了饭,我就自己吃了。没有想到刚工作很辛苦很累的妈妈。学会了弟子的规矩“长辈站着,年轻人不要坐,长辈坐着,人生就是要坐”,我就等父母坐下再吃饭。以前,我总是在想一些事情,我妈妈总是帮我去做。饭后衣服脱了,菜放错了地方。看了《弟子规》,我明白了,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应该试着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弟子规》上说:“出门在外,必须告,但必须面对。“以前出去玩的时候会忘记跟家人打招呼。有一次去同学家玩,没跟我妈说。我妈以为我在小区玩,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人。我妈妈非常担心。我回家后,我妈妈狠狠地骂了我一顿。看完弟子规则,我知道我做错了。我出门应该跟我妈打个招呼,回家也让她知道,这样我妈就不用担心我的安全了!
《弟子规》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其次,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骂人,诚信做事。与人相处,要平等友爱,以仁心亲近人,向人学习。这些事必须每天做。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以后会多读一些好书,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提升。
第二部分:关于小学生阅读《弟子规》的几点思考
弟子之规,圣人之训,孝为先,信为次,爱群众,而善良有余力,则学文学。这简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第一句就指出,门徒的规矩是圣人教出来的。后十八个字概括起来就是七个部分:进时孝,出时孝,诚,信,兼爱群众,仁,余力学文学。《弟子规》是作为一个弟子,一个学生,一个孩子的规矩,所以我们就抱着这个想法开始读《弟子规》。第一次看《弟子规》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在我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之后,我明白了一些意思。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触越来越深。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读书一百遍是什么意思。弟子规,圣人训,孝为先,而且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其次,我们应该谨慎对待所有日常言语行为,信守诺言。热爱群众,但要善良备用,那么学习就是在和群众相处的时候要互相关心,要和贤惠的人亲近,要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你不能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做了之后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整篇文章都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孩子,如何做一个学生,如何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必须有父母陪同。于是,我们一起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交流经验。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叫健康专家。上面说修身养性第一位的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书法,所以我深有体会,不静心是写不好的,但是静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平静下来。就像李煜在一段关于学文学的话里说的,墨有偏颇,心有不当,言有不恭,心先有病,写不好,心理上也会生病。古人在清朝康熙时期就知道这个道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虚心听父母教诲;在外尊师重道,懂得秩序井然,学习懂礼仪;与人交往,首先要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得体,说话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世间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爱世间万物,爱万物生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仁爱之心亲近人,才不会被人所逼。这些是我的灵感。
由三名小学生阅读《弟子规》引发的思考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这让我深深的明白。这本书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编写的。它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言行谨慎。看到别人取得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在与大众交往时要平等友善...在这么多理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你说什么都是第一位的”这句话。意思是:人只要说了自己说的话,就要说话算数,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宣说过的一句话:“待人以信,不可不信;不信别人,信不信。”意思是:对人真诚,不信就信;但如果你虚伪,对人没有信仰,你会相信你原来相信的,你再也不会相信了。看,他说的这么有道理!
我们应该遵守诺言,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记得《思想的书》里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年轻的时候,折纸非常漂亮,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到了,羡慕地说:“你的折纸技术真好。我明天去你家,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同意了。第二天,宋庆龄一家要去一个老婆婆家,但宋庆龄想着昨天答应小珍的事,就没去老婆婆家。她一个人在家准备了很多纸和其他的小珍,但是小珍没有来,她食言了。但宋庆龄一点也不后悔。她说:“小真没来,但我一直是个守信用的人!”从小品质优秀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伟人,受到人们的喜爱。
最后,我想送你一句话:人不相信,一切都是空的。
关于小学生阅读《弟子规》的思考
学完弟子规则,明白了很多道理。面对它,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进则孝”、“出则孝”、“诚”、“信”、“泛爱”、“善”、“不遗余力学文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其核心是做人之“道”。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反复阅读了蔡礼旭写的《快乐人生》,越读越觉得这的确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自然运行规律。“德”就是教会人类如何在不违背做人原则的前提下,遵守自然规律。其本质是五关系:父子亲,君臣义,夫妻异,老幼有序,朋友守信。它教我们如何修身养性,按照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不修身养性,就不可能治国平天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它以善良、尊老爱幼和真诚待人而闻名...这些优良传统从古到今都广为人知。当你读《弟子规》时,你似乎置身于文明和做人的道德大道之中。
诸德孝为先。孝顺是做儿子的本分,但我经常以大线讲究孝顺,从不讲究小。《弟子规》只是告诉我们,孝顺必须从小事做起,孝顺要一直在,不是一时一念。
第五章关于小学生阅读弟子规则的几点思考
晚上,伴随着一阵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穿衣服,若吃东西,不如人,不要不开心。”这样一句话。仔细看下面的注释,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穿的样子,或者吃的比别人差,你不用放在心上,更不用担心自卑。突然,我想到了一句老话,“君子关心道而不关心贫。”。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扬,飞到了西晋的这个时期,看到了年轻时的阮贤。虽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食物和衣服都很普通。但他在有钱人面前泰然自若,一点自卑感都没有。6月6日,每个人都把衣服放在阳光下。阮贤也不例外。按照当时的习俗,他也把衣服挂起来。他看到阮贤把旧衣服挂在路上,就过来看。但是阮贤根本不在乎。他认为财富不是值得夸耀的资本,贫穷不是耻辱。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尊严的关键在于他的美德和知识。
思绪不再飞扬,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在一个幼儿园门口看到一个小女孩跟同伴说送她上学的爸爸是他们的司机!可笑和可悲的背后是深刻的思考: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注重物质的奢侈和攀比居然让天真的孩子来了!试想一下,如果都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10年、20年甚至100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衣食住行的对比会怎么样?无数个问号在我脑海里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感谢这个弟子的规矩,他提醒了我们,唤醒了我们,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好人生,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