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制约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但最关键的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所有要素融入到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起着主导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教学心态
教师的教学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为最佳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对教案心中有数,教学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得当,内容适中,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形成最佳教学心态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自信的基础。其次,要投资教学。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在杂念中纯粹,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恰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分享数学知识的高尚趣味。只有教师专心教学,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学习,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另外,要善于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控制不愉快心理的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拿大华人蒋绍伦教授指出:“在课堂情境中,重要的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比起老师的态度和师生关系,学校所有的物资、设备、场地都是次要的。”师生关系很好,心理上也很契合。师生都将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老师的讲解充满激情,生动形象,学生们全神贯注,学习兴趣浓厚。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难免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老师也教不好,课堂气氛沉闷、沉闷。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里,教师要注意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目光、亲切的态度、热情的表扬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既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又要充分发表意见,质疑和提出疑难问题,充满爱心、关怀、热情、耐心和信心,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使学生“爱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3.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数学知识以艺术的形式诉诸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使陌生的材料变得熟悉,枯燥的材料变得有趣,抽象的材料变得具体,灵活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时而产生疑惑,时而得到启迪,时而顿悟,时而获得成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困惑、惊奇、焦虑、激情和欢乐的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过程,一个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斯图尔德指出,教学的艺术在于启发、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善于利用数学游戏、启发性对话、学具操作、童话故事等方法,在上课之初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激动人心的情境下使学生渴望进入新的课堂,从而营造出“愤怒”和“焦虑”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第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好的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学习的表现和效果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全神贯注,课堂气氛温馨愉悦。所以老师要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表现亲情。微笑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一个充满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思绪飘忽的时候,一个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让学生“迷失”;当学生回答问题受挫时,一个充满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让他们感到安心,前途光明。当学生表现成功时,充满肯定和欣赏的微笑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学态度、爱抚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和谐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形成并保持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