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政府工作报告2010目标措施。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二届县委八次全委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加快建设富裕和谐幸福县。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达到131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3:52:25;10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达到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55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72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21%,达到7500万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7‰以内。继续保持全市各县区领先地位,在全省各县区排名上升3-4位。

(1)加快工业化。坚持工业立县,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全力加大项目投入,全面提升工业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20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0%,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33%,利税29亿元,同比增长26.1%,工业化率52%。

突出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加快工业化的推进器,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下去。2010年,全县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首先是加强商业投资。充分发挥现有投资者的作用,制定完善投资顾问的遴选、调度、考核和奖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二是加强专业招商。调整充实人员,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加强监管调度,充分发挥3个专业招商局和62个招商团队的作用,小打小闹,重点突破,实现招商专业化。三是强化节庆招商。充分利用牡丹花会、林交会、春节等节庆活动,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组织6次以上集中项目签约活动。四是加强领导招商引资。成立六个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明确招商引资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突出大项目建设。大型项目建设是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坚持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节能减排推进、高新技术、煤炭、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培育贯穿于大项目建设全过程,把今年定为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提升年,力争全年新开工、续建超亿元项目60个以上,实现大项目建设良性循环。首先是推动大落地。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举行奠基活动,确保签约项目按时落地。二是推进大规模建设。二、三季度加快项目建设和设备安装。全力以赴实现36个试生产和续建项目投产;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以奠基活动为重点的两个新项目尽快投产。三是推动规模化生产。第四季度集中投产。2010年,全县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全程服务制、建设进度承诺制、考核奖励制,全力加快大项目建设。四是推动大储备。加强大项目储备和申报,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年内规划论证大型储备项目40余个,其中煤化工项目6个以上;做好大项目申报工作,确保两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扩大内需项目,确保上级资金2亿元以上。

突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们坚持举全县之力,在开发区加快建设、集聚大项目。一是完善开发区规划。完成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煤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开发区东部路网规划,为项目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按照项目配套的原则,完成向阳路、叶公南路刘璋段的铺筑和修复,人民路、南环路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煤化工产业园区的路网配套水平。三是完善开发区项目落地建设机制。落实乡镇(办事处)、重点部门和三个招商局向开发区引进项目责任制,确保40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实行大项目清障承诺制,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和建设。四是建设乡镇工业园区。坚持先规划、分步实施,年内完成所有乡镇工业园区规划,具备条件的镇完成路网建设,力争到2012每个乡镇工业园区规模达到5平方公里;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确保年内每个园区新落地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

突出工业运行调度。首先是培育主导产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煤炭、电力、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重点推进李星食品、宁峰木业、鲁沙纺织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上顺化工、陈满庄煤矿、张集煤矿等煤电工业,顺义新能源、宇泰光电、盛田工业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竞争力。2010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80%以上。二是关注重点企业的扩张。实施产业发展“123456”工程,即到2012年,生产能力10亿元以上企业1家,生产能力50亿元以上企业2家,生产能力30亿元以上企业3家,生产能力20亿元以上企业4家,生产能力65438+。2010年生产能力50亿元以上企业1家,生产能力30亿元以上企业3家,生产能力10亿元以上企业6家,生产能力1亿元以上企业50家。加大对27家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扩大规模、上项目。重点投产上顺化工4020、天元工业园3150和4300生产线、湖西铸造二期、鲁沙纺织20万锭扩产等项目。三是解决关键问题。认真落实龙头企业责任制,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和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80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4亿元。四是抓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建设规模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山东地黄产业院士工作站,做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年内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积极实施品牌培育计划,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

(2)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并重,推进大建设,实施大开发,实现大集聚,以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发展。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

高起点规划。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结合实际,做好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构建以县城为主中心、中心镇和有条件的镇为副中心、一般镇为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编制重点区域详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新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确保年内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完成东沟河湿地公园、健康路东片区、湖西财富广场片区、城市西北出入口片区、龙符湖生态旅游区等区域的建设规划。三是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加快编制乡镇居民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年内完成所有乡镇居民控制性详细规划。

高标准建设。首先是推进大规模建设。市区方面,重点完成丹洲路铺通修复,东接向阳路,新增道路面积86万平方米;启动城市西北出入口改造,升级改造北外环绿化、照明、人行道等配套设施,完成顺石路、湖西路等主干道景观亮化;建设4个绿化广场,新增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启动城市供水厂建设,铺设供水管网5公里;完成白云路、胜利路、向阳路等主干道弱电接地,启动重点城区强电接地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村镇居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一批道路、绿化、照明、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二是实施规模化发展。坚持高点规划、片区开发、高层开发、精品建设的原则,精心谋划、积极推进,推动城市发展向高水平、高水平发展。重点建设中央花园、傅佥温商商贸城、顺时商业步行街等37个开发项目,确保2065.438+00年竣工交付面积654.38+0.7万平方米。重点推进酒庄片区、CPPCC片区、刘璋片区等六个片区开发,确保2010年新推出土地面积2000亩以上。全面推进乡站发展,实行内扩外靠,加快城镇周边村庄向小城镇集聚。2010年,19个乡镇100个村,开发建设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全县城镇人口达到47万人。

高绩效管理。积极实施环卫体制改革、照明管理改革、自来水公司改制、市容管理、房地产销售和物业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绿化管理、规划建设管理、市场管理、招投标和建筑市场管理等十大城市管理工程,明确责任,强化监管,严格奖惩,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施城市属地管理,发挥三所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向小城镇延伸,完善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

高效率地前进。一是建立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激励机制。制定鼓励农民进城生活创业的优惠政策,全面放开县域内户籍迁移政策,加快户籍管理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农民通过转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促进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为农民向小城镇聚集创造条件。三是建立筹资机制。坚持市场化管理,改进城市管理和开发方式,规范运作,有序发展。2010年土地经营收入5亿元。

(3)加快农业产业化。坚持市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抓工业抓农业的理念,完善鼓励政策,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在建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如宁峰木业二期、华英食品、鲁沙纺织扩建、聚鑫源食品等,争取早日投产;鼓励万度木业、圣元服装、振鹏达食品等现有企业扩大规模;加快振森木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争取早落地、快建设、快生产;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5家,达到130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达到24家。鼓励农民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努力扩大芦笋、大蒜、山药、蚕桑、蔬菜等种植面积。2010年,五大特色板块将发展到80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林下养殖,新增规模化养殖场22个,林下养殖专业户3300户。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2010年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5万亩。

加快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改造中低产田2万多亩;搞好小麦高产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浮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打配套机井300口,增加灌溉面积1万亩。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增铺修农村公路130公里,修复桥梁6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及时兑现到位。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培训网络体系,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年培训新型农民2万人。鼓励和支持务工经商的农民回乡创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动大户和个体户二次创业,培养一批农民创业带头人和企业家。

(4)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三产富县战略,依托项目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商贸物流业的繁荣与发展。一是加快商贸物流体系规划。以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一城两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编制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为我县商贸物流业大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坚持以项目为平台,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区、商贸物流重点企业和市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温州商贸城、家家美家居广场、政府门前巴黎商贸城二期建设,加快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重点的湖西财富广场等商业项目建设,瞄准大型企业集团,引进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大型商贸物流项目。三是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工业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公司,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服务分离,拓宽服务业成长空间。2010年,各类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0亿元,交易额达到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20%。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加快龙符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建设,积极推进水上会议中心、海航娱乐中心、千亩生态别墅等项目建设,为龙符湖大发展奠定基础。大力开展以“旧路明珠,江北西湖”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加快引进建设一批旅游开发项目。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改造提升牌坊街,完成“百狮坊”、“百寿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打响“山东省长寿之乡”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5)加快可持续发展。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的不合理增长。以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为重点,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规定。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做好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活动,重点监控耗能大户。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新增试点企业5家,达到10家。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

依法加强环境保护。严把项目准入关,认真落实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截污管网10公里,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坚决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严格控制排放总量,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5438±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

依法加强土地保护。加强用地审批管理,规范项目用地程序,认真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指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拆除、复耕和查处违法占地力度。充分利用“连接试点县建县”政策,积极挖掘土地存量,确保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六)加快民生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积极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劳保所建设,以开辟电视栏目的形式发布就业信息,举办企业招聘会,搭建企业招聘和群众就业平台。整合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和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政策,实施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就业愿望和企业用工需求。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努力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提高参合报销标准;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努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力度,完成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7000万元。积极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推进以扶老助残、扶贫济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福利事业。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搞好中小学危房、围墙、厕所改造,进一步改善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科技工作,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验收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建设,支持和激活基层文化站、文化综合体,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启动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监测防控体系,加强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做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关心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促进妇女儿童的发展。做好残疾人工作,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做好审计、价格、统计、广播电视、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地方志、外事侨务、档案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推进平安单县建设。全面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预警机制和处置体系。做好普法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尽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群防群控体系,大力推进警力下沉,强化治安防范,加强农村和复杂场所、重点行业综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聚焦十件民生实事。筹集28亿元办好10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①投资7000万元,铺修县城至李辛庄路、县城至张集路,连接健康路,提升丹洲路。

②投资3400万元在开发区建设标准化中小学。

③投资10万元建设廉租房10万平方米。

(4)出资500万元,每月给全县每位百岁老人发放300元的长寿津贴;老党员,建国前入党的,分批给予免费休息;改扩建10农村敬老院。

⑤投资16万元建设高标准技工学校。

⑥投资4亿元启动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

⑦投资22亿元启动湖西财富广场建设。

⑧投资3000万元实施东沟河生态湿地修复工程。

⑨投资14万元,建设20个文化广场,改造提升100个文化大院。

⑩投资2200万元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