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名著。但是课外名著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如何让学生课后有效阅读?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请指正。第一,以身作则,努力激发兴趣。在阅读课之前,我自己找一些名著阅读。在阅读课上,我给学生讲我读名著的经历或感受,更多的时候是讲故事。学生总是对曲折悬疑的故事充满期待,而我却常常对故事的关键部分闭口不谈。学生对故事未知的情节充满向往,于是翻阅名著寻找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学生们自己读完之后,经常重复给同学听。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甚至会对某个情节的设定,某个人物的行为产生争论。这无疑加深了他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获得了与同学分享对名著感受的快感。第二,营造氛围,提供平台。通过向学校申请,我在班级讲台后面放了一个书柜,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每个学生自愿捐赠2-3本名著。这样全班就有100多本名著。而这些名著成为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资源。第三,聚焦经典,引导“读”书。即适当引导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1)泛读。即试着把“书角”里的书大致看一遍,得出一个大概。(2)通读。即扫一眼,意在读、懂、懂全图,以获得完整印象,达到“鸟瞰全景”的效果。(3)速读。即陶渊明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快速浏览文章,只了解文章大意。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书籍或参考书。(4)选读。就是读书的时候有选择。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参考书目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删除上面】首先,引导学生“读什么”。鉴于现在书的种类繁多,我要求学生先选书,也就是看什么样的书。只向学生推荐新课标要求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童年》、《鲁滨逊漂流记》。看到学生在看什么玄幻小说、网络小说,不直接批评,而是讲经典作品的好处,增强其神秘感和吸引力。学生总是善于模仿,充满好奇心。他们被老师的讲话吸引住了,所以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阅读名著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班的同学对现在流行的玄幻小说和鬼故事几乎失去了兴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阅读名著上。班里有一种读名著、崇尚经典的氛围。然后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名著特点和内容的差异,建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先根据个人兴趣“阅读”,即选择内容;然后“泛读”得出大意;然后“通读”,加深对剧情的印象,感知人物;继续“跳读”和“精读”你非常感兴趣的书。第四,记笔记,积累材料。当学生碰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名著时,要求他们做课外阅读笔记。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精读一到两本书,并做读书笔记。删除】通过精读和做笔记,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也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提高了文学素养,两全其美。我不定期点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全班展示一些做得好的笔记的点评,经常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阅读心得和阅读理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这样,我班的学生每学期课后阅读了10多本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同事也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