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
一,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育者首先要了解人。作为以育人为己任的班主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文化、身体状况,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最基本的一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天赋和禀赋倾向——就没有教育。”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情况不同,家庭背景也不一样,所以彼此都不太了解,老师和同学就更陌生了。此时正值开学,学校工作繁杂,各种任务接踵而至。班主任忙得不可开交。所以,班主任要做一个“贴心人”,时时处处观察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观察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成绩水平、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特长等。观察的方式可以通过日常表现、考试、小组活动、个人谈话、班会、研讨会、查阅档案、与家长面谈等方式进行。观测结果要做好记录,并尽快整合分类,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多年来,我们学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入学考试,对了解所有学生的入学表现,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明确任务,精心制定工作计划。
班主任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制定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计划的整体性和渐进性。所谓整体性,即按照初中教育的整体规划,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不降低培养水平;所谓渐进性,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规律,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推进,分布式实施。开学之初,当务之急是团结统一学生,首先要从纪律和文明习惯上打开局面。这时,我们可以提出“人人都要守纪律,奋发向上”的目标,让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三,勤于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体学生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其思想、言行、作风、习惯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氛围。很多有实践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将来会有所作为,给他们一种进取的感觉,让他们获得生动,充满活力。”为了让刚出小学的学生逐渐达到这个水平,七年级的班主任应该从工作计划一开始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良好的班风需要班主任精心培养,勤于管理,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班风的主要途径有:(1)建立团结、和谐、权威的班级领导核心。(2)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七年级的学生还小,有好动、爱学、爱玩的特点。因此,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活泼的活动,使学生耳目一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智慧,团结友爱。活动形式可以选择报告会、研讨会、文艺演出等。(3)典型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良好的班风,可以经常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英雄模范事迹进行学习,表彰同学中的好人好事,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起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4)制定班规,为了促进良好班风的建立,有必要制定一定的班规作为全体学生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定班规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要求,全班讨论后制定。班规要实用,要实用。制定后要加强监管,严格遵守。
四、多方协调,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
现代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统一。在衔接中小学生教育时,要充分发挥校内教师集体和校外教育力量(特别是学生家长)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协调,经常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对策,让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问学生,教育学生,尽快把学生引入中学教育的轨道。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课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配合班主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合作伙伴。当孩子进入中学生活,家长渴望与学校老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从而明确学校的培养计划,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与家长面谈、召开家长会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传达学校相关要求,争取家长配合班主任工作。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走访小学老师,从对前任老师的印象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条件。
总之,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项复杂而艺术的工作,需要教师全力以赴,细心体会和琢磨,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