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微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信息技术逐渐与语文学科整合,投入大量资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愿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语文活动中。不仅如此,还为建设开放、充满活力的汉语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不仅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我们的师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纪律,明确目标

通过“八五”到“十一五”这么长的时间,我校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教师能够独立制作flash课件或专门的学习网站,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为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资源解决预设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老师在使用资源的时候,也不是特别清楚资源在这里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在某个教学环节使用资源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一节语文课因为资源使用或者环节设计上的问题,觉得是为了使用资源而使用资源。所以,教师在使用资源之前,首先要明确这门课的纪律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这堂课是语文课,要有中国味,而资源和媒体的使用是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而且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唤起。如果他们的认知活动能够伴随着情绪,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丰富、深刻、积极。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和所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整个学习活动,那么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绪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比如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一册《雨铃》一课,老师用了很多资源,比如ppt课件,flash课件。这些看似众多的资源,会让老师对重点感到困惑。但是课堂上老师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不觉得复杂。因为教师使用的是附文阅读,教师先用ppt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电子文本上勾画出本课的生词,让学生模仿老师给的例子在书中勾画,理解课文内容。生词中要求写“钟”字,这个字的笔顺和笔画是最容易出错的。于是老师用flash课件演示了这个字的笔顺和笔画,让学生跟着空本子走,加深印象。

所以只要明确这门课程的主体和目标,就能很好的利用资源,不会给人“为了用而用”的感觉。

第二,尊重学生,建设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这一点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还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即从预习-上课-反馈等等,学生都可以全程参与。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准备班级资源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可能以前收集整理资料要花很多时间,但是上课用只需要几分钟。这就造成了教师“投入”和“产出”的严重失衡。而且老师习惯让学生课前预习,勾生词,读课文等等。但是老师不可能逐一检查每个学生预习的效果。这种作业效率低,很可能成为一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减轻了老师的备课负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渴望主动从各方面获取学习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教师是平等的。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只听老师“教”的从属地位。而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老师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和老师不一样,所以老师不能完全预设学生的想法。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中,老师和学生收集了一些与地球有关的信息,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地球。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材料,向老师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篇课文的题目不准确,因为他查的相关材料显示,在与地球环境相似的广袤宇宙中,可能存在行星。我们应该认识和爱护地球,但不能放弃对外太空的探索,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家园。学生的问题一提出,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其实这也是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是学生主动参与寻找资源。这个过程既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灵活运用,重在生成

当我们手中有大量的资源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资源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教学重点,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教什么。其次,课堂上的资源是静态的,但学生的思维是动态的,所以教师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资源的能力,掌握课堂上的动态平衡。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收集课堂上产生的临时性资源。

比如在教“汉字的演变”的时候,老师会提前把汉字不同时期的图片存储在电子互动白板里。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演变是从图形文字逐渐演变到我们现在的方块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仅从文字或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演变的过程,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河”的一边是“三分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无法预设学生会提出相关问题的方式和顺序。因此,利用互动白板这一媒体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再比如,在教《春天》的时候,由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春天的景色不太了解,老师也准备了很多和春天有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此外,教师使用交互式白板作为媒体资源来教学生批注。上次拓展,老师让学生模仿“春天的形象,_”。学生们在理解前面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许多富有自己特色的优美句子。这些资源是在教室里临时生成的。为了不丢失这样宝贵的资源,老师们利用互动白板的保存功能,把这些好句子放到白板上,最后用软件保存下来,上传到我们的资源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不懂,老师之前没有设计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及时利用教室里的电脑上网查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解决课堂上的临时问题,不把问题留在课后,扩大班级的容量,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灵活运用,不仅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还增加了课堂容量,保存了宝贵的资源。

第四,鼓励评价,促进成长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反映学习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比如《书的世界》,老师用flash技术做了一个分类游戏,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97%的学生正确完成了测试游戏,只有3%的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鼓励这3%的学生反复训练,最后他们顺利完成了。在这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感到烦躁,反而兴趣盎然,很快就掌握了。同样是巩固所学知识,效果却完全不同。原因是老师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真正让教育娱乐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国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所谓“负担”,就是学生不喜欢的重复作业或练习。如果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巩固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还会觉得学习是负担吗?

因此,只要我们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源的能力,逐步改变过去“教”和“学”的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只要合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就能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这样的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