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科普
怀旧心理论
第一,怀旧不一定是贬义的,它也可以有正常甚至健康的怀旧的含义。
怀旧的含义是丰富的。不一定是贬义,可以有正常甚至健康的意义。
先说健康怀旧。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甚至健康的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使之更加平和,回归本真,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宣泄情感。当我们流连于名胜古迹时,我们缅怀古人,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我想天地,没有限制,没有结束独自哭泣."。杜甫在写下“大团圆结局有隙,乡愁益巾”这首诗的时候,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宣泄了自己的悲伤。
第二,中国人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够怀旧。
当今社会,存在着过度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安逸的生活,往往身心疲惫。适当的怀旧,是回归人的内心感受,提高生活质量的真实平和的生活。
我个人认为,中国人某种意义上是不够怀旧的,因为这些年的节奏挺快,相当一部分人很焦虑,总是往前看,拼命地跑,没有时间安顿下来。怀旧意味着花一段时间去回忆过去。不了解历史和过去的人是可悲的。比如,很多人去参观古迹,并没有真正了解历史,以及古人给人带来的精神启迪。他们常常带着浮躁的心情匆匆而过,就像赶到现场一样。比如我们在游览杜甫草堂的时候,如果先回顾一下历史和杜甫的诗歌,那么我们就能理解杜甫为什么会写出《茅屋被秋风吹破》这样伟大的诗句,其好处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应该对怀旧多一点包容。比如有些人怀旧,甚至到了标新立异的地步,但只要不伤害别人就ok。健康的怀旧应该有两个要素:包容和超越。比如现在的唐装,我觉得不错。健康的怀旧应该是深刻地体验过去,然后清醒地回到现在。怀旧的结果应该是增加我们的真实感,活在当下。如果一个社会的人普遍怀旧,那就说明这个社会应该反思:一味追求发展的速度,而忽视生活的整体质量,包括精神生活的感受,是不是太片面了?
第三,病态怀旧往往带有失落、恐惧、焦虑、抑郁、愤怒、抱怨甚至厌世等负面情绪
任何情绪和行为,一旦执着,必然会变得病态。怀旧也是一样。病态怀旧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你无法活在当下。任何行为都要有个限度。如果你太执着于过去,你就无法在现实环境中有所作为。
有病态怀旧的人,普遍对现实不满,无助,所以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资源和利益在不断重新分配。病态的怀旧往往是利益受到影响的那部分人。他们容易产生失落感、恐惧感和焦虑感。对他们来说,怀旧本质上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防御机制。
衡量是否病态的标准: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厌世、抑郁、愤怒、抱怨等负面情绪谈论过去,那么他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情结。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状态,情绪让你很难受,不妨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他们可以让你摆脱过去的枷锁,释放你的能量,活得更无忧无虑。
五个容易被忽视却超级实用的常见心理感官。
细节1:
很多男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要得到一个不怎么爱他的女人的爱,也是分时间和场合的。在这些时刻,女性对爱情的抵抗力是最低的。例如,在幽闭的环境中。在日落和黄昏时。约会之后。等一下。
掌握了这些科学道理后,很多男人开始一步步伤女人的心。作为女性,真的有必要在男性之前掌握这些信息。如果你真的不想和一个男人开始交往,那么最好不要在这些时候约会。
细节2:
心理学上有两个特别的流行词和冷门词列表。流行词如:爱、幸福、快乐、舒适、金钱、安全、新鲜、轻松、利益、价值、真实、健康、美丽、活泼…冷门词如:悲伤、困难、成本、艰辛、损害、死亡、毁灭、契约、责任、义务、失败、压力、价格…
从这两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你想说服一个人喜欢你,接受你,认同你的时候,你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感染他。古人云:投其所好。现在人们重视它,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打通人际语境。
细节3:
上班族都知道这个道理:周一到周三,人的心情都不好。看着繁重的工作,看不到尽头,好痛苦!周三一过,就是周四了,快到胜利周五了,心情立马开始多云转晴!
利用这种“周末效应”,建议白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把简单轻松的工作尽量安排在周三之前,越复杂恶心的工作越安排在周三之后,压力最大的工作最好安排在周五。这样,在一周的时间里,你的工作情绪就不会有太多的起伏,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平均良好的状态。
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适用于此。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可以把它运用到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关头!
细节4: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一次遇到陌生女性,如果你对她的衣着和配饰赞不绝口,她会很快给你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谈话会和谐很多。
我听过这样的话:“一个女人愿意穿的衣服和配饰,都是她精心挑选的。”所以,贬低一个女人的衣服鞋帽,无疑是对她之前所有工作的全盘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尤其是女人。如果你对她没有把握,至少不要否定她。
细节5:
一个人的花心,从小就注定了。在一个家庭里,当父母、爷爷奶奶以及所有的直系旁系亲属都会轮番和“小皇帝”、“小公主”争宠:“宝贝,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乖乖,爷爷奶奶谁更爱你?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惯性定律:童年被父母惯坏的孩子越多,婚后出轨的几率就越高。父母、亲戚、朋友争夺她的好感,也是三角形,甚至是多边形。被宠坏的孩子很自负。自负的男女注定大起大落。
橘子味可以缓解女性的心理压力
此前,几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研究了橙子的气味后指出,橙子的气味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但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发现,上述结论并不完全正确。研究小组负责人乔安娜·勒纳(Joanna Lerner)教授表示,橙色的气味只是帮助女性克服紧张情绪,对男性影响不大。
勒纳教授表示,在得知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现后,他决定进一步研究橙油的上述功能。他说:“考虑到人们在受到牙病困扰、去牙医诊所看病时,往往会感到明显的心理压力,我们的实验从牙医的候诊室开始。”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一组牙科患者填写一份心理测试问卷,并如实回答他们在等待牙科治疗前的情绪状态。勒纳教授说:“所有闻到橙油气味的女性患者都表示,她们不再那么害怕看医生,而那些没有闻到橙油气味的女性患者则没有出现这种迹象。而且我们在测试的时候只释放了少量的气体,所以这些女性一般不会察觉到和普通牙医候诊室的空气有什么不同。而男性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吸入这种气体的患者和没有吸入这种气体的患者在焦虑程度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勒纳教授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男性的情绪不受橙色气味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女性显然比男性对气味更敏感。”
据说,在上述研究最近发表在几本德国杂志上后,德国许多牙科诊所开始在病人候诊室喷洒橙色油,这样至少可以减轻女性病人的心理压力。
学会掌控自己的“心理剧本”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有些人只是像蔬菜一样拥有生命,但他们的思想实际上并没有活着。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剧本,他的生活形式最初是由自己的剧本决定的。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人生的戏剧,从他出生就开始了。长大后,他会根据生活中的社会背景,演绎自己的人生剧本。莎士比亚说: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每个个体、家庭、国家都是按照剧本来演的。伯恩还说:“人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从小就被脚本限制的。所以,自主的感觉几乎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人类种族中最大的悲哀,因为虽然自主能让人变得自觉、诚实、有创造力、亲密,但它仅限于少数幸运的人。其他人将他人视为操纵的目标。他们以各种方式操纵他人——煽动、建议、诱惑、贿赂或强迫他人扮演某种角色,强化自己的心理地位,完成自己的剧本。”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独特的戏剧——包括家庭和文化剧本的元素。剧本之间的互动会影响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构成人类历史的宏大戏剧。
小月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总是畏首畏尾,说话总是躲躲闪闪,特别害怕被别人取笑。所以她从小就封闭自己,不与人交往。她的父母也是很老实很懦弱的人,不善交际。小月认为自己的心理和父母有关,总觉得别人不对,不讲道理。其实她不知道错的不讲道理的是她自己。
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丧失个人尊严的自卑感。自卑感不是来自“骨子里”,而是来自低级的“家庭剧本”。心理学家发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心理剧本”,家庭成员就像演员一样,按照某种既定的心理模式生活,而不自知,也不自觉。孩子首先从家庭获得自我认同感。一个自卑感很强的人,一定来自一个世代落魄的家庭。
心理剧本和戏剧剧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如果我们只给别人看一面,那么别人会认为这一面是硬币,时间长了,我们也会认为硬币是这一面。如果我们把另一面翻过来,别人一开始可能会惊讶和抗拒,然后接受,最后认同。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枚硬币,哪一面是我们生活的,哪一面代表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有勇气改写自己的心理剧本,让自己的人生走向积极活泼的剧情!
人类的饮食与心理密切相关。
有些人抑郁的时候喜欢吃东西嚼东西,就像《瘦身男女》里的征婚,把失恋的打击变成肉蛋块,肉饼和一块块肥肉塞进肚子里,然后胖得连门都出不去。而有的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点胃口都没有,只是“人憔悴为伊”,“衣服变宽了也无怨无悔。”为什么会这样?秘诀在于,饮食与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都有着必然的关系。
以“刺鼻”这个词为例。观察你周围的人。如果他(她)是个辣的人,他(她)一定更“泼辣”。辣的人通常脾气暴躁,这类人性格多为“多血质”。他们往往对别人热情大方,但生气的时候也很吓人,就像长辈吃过的辣椒。如果你咀嚼它,你的耳朵会嗡嗡作响。从地域上看,四川、湖南、贵州、云南的人比较辣,这些地方的人和这里的辣椒一样脾气火爆。
另一方面,其他人更喜欢甜食。这类人性格往往比较温和,大部分属于“黏液型”的。他们谨慎、保守,不愿意冒险。从地域上看,上海、江浙一带的人更偏爱甜食。大家对甜食滋养的“上海好人”一定不陌生。女人想嫁个“上海郎”,里里外外都不用操心。上海男人能挣钱,也擅长做家务,缺点是缺少一些阳刚之气。
饮食和心理确实关系密切。最近,英国行为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和品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喜欢吃米饭的人往往自恋、自恋、好说话,但互助精神差;喜欢吃面食的人,口若悬河,自吹自擂,不计后果和效果,但意志不坚定,做事容易失去信心;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勇于冒险,有想做点什么的欲望,但失意时又失意;喜欢吃清淡食物的人,注重交际,善于亲近他人,想交朋友而不是单干。
如果你把饮食和国籍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以面包为例。俄罗斯有一种很有名的面包叫“大勒巴”,大小和分量都和俄罗斯人一样“结实”。法式面包通常被做成形状精致的甜甜圈和面包条。俄罗斯人直爽不拘小节,法国人浪漫多情,从他们做的面包就能看得很清楚。美国人的饮食以快餐为主,尤其是像炸鸡这样的快餐,深受美国人的喜爱。如上所述,喜欢油炸食品的人勇于冒险,这在美国人身上体现得很好。美国人喜欢冒险的性格似乎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食物和心理其实一直都是有关联的,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出来:形容女人抱怨男人调戏别的女人,说男人“吃醋”;我们开心的时候,心里总觉得“甜”;我们悲伤时会流下“苦涩”的眼泪。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都能找到对应的心情对应词。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看来,一种饮食习惯也造就了一种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吗?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吃”出好心情。
你是否忽略了这三个心理学常识?
这些心理学常识你了解多少?
1,人饿了就爱花钱。
当你觉得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去逛街,因为饥饿会让你更爱花钱!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发现,当人们饥饿时,购物的欲望会大大增加。他们不仅觉得食物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其他商品诱惑。?研究人员发现,当人饥饿时,会分泌一种“饥饿激素”,这种激素会提高我们对食物的注意力,同时对我们的大脑产生影响,使我们对货架上的食物垂涎三尺。
2.自言自语有益健康
和亲朋好友聊聊自己的近况和烦恼,可以缓解压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然而,亲戚和朋友可能并不总是有时间和耐心倾听,这可能会伤害他们的感情。心理学家指出,没必要找人听你唠叨,自言自语可能更有益健康。?研究人员发现,让知己试着向自己倾诉烦恼也能减轻压力,有益健康。对此,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你的唠叨让你的朋友感到不耐烦,或者你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不如和自己说说话。和自己聊聊自己的烦恼和不满。一方面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理清事情,帮助自己更理性的看待事情。而且不会耽误别人的时间,也不会泄露你的隐私。
3.《变丑》更欢快。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发明了一种“对抗羞耻”的练习方法:让人们在公交车上大声宣布自己的站名,或者向陌生人借一块钱,等等。做了这些“蠢事”后,人们觉得自己担心的很多事情都“那么多”,于是心情大好。如果你害怕出丑,没有勇气去追求你爱的女孩,穿上搞笑的衣服,让同事嘲笑一整天,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对被嘲笑的“免疫力”,让你轻松完成你认为很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