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

自律是在小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考三年级英语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一、形成自律氛围。学期初,我带领学生详细学习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根据这些为我的班级制定了班规。让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与不做会给自己、他人、集体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让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绪和行为,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必要时还要制止违规行为,带动其他学生自律。第二,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律教育。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真诚地渴望拥有强大的自律能力。比如结合课堂教学,我经常开展“看谁课堂纪律好”“看谁听课最认真”等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比,评选出优秀学生,在班会上表扬。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班开展了“谁的抽屉最整洁”、“谁的座位最干净”等多项活动,随时提醒学生,教育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是评选“遵纪守法小明星”。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我们贴了一张“积分表”。全班都榜上有名,按组排列。谁在纪律上表现好,每次都能得到一颗星。月末总结一次,期末总结一次,每次评选三个“遵纪守法之星”和一个“遵纪守法小组”。被选中的学生和小组成员的骄傲和兴奋不会消失一个星期。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自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三、注意利用榜样培养自律孩子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如果榜样的行为受到表扬,他们会从中学习,否则会拒绝。所以我很注重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班里有一些学生热爱学习,纪律很好。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在其他同学面前夸他们。被表扬的同学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学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使得这些榜样起到了表率作用。第四,巧用期望效应督促学生自律。教师的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期望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取得教师期望的进步。我们班的同学刘宏伟学习习惯很差。她很活跃,很健谈,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不仅在英语课上,在其他老师的课上也是如此。所以我单独和他谈了谈。在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了他的优点,评价他是个好动的孩子,老师也很喜欢他。但是他在课堂上控制不了自己。如果能坚持改正这个缺点,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也很期待看到他的好表现。刘宏伟愉快地同意了。在后来的课上,他的表现明显好了很多。有时他又开小差。我带着微笑的眼神看着他。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马上坐起来改正了。五、加强自我评价,巩固自律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自律进步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正面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鼓励获得自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真正的自律。还是以刘宏伟为例。在和他谈清楚纪律要求后,我会每两周再和他沟通一次,指导他最近表现如何,有哪些进步,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特别注意用具体的小事来具体化,及时表扬进步,提出下一步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律能力。现在,他在课堂上基本能遵守纪律,所有的老师都夸他进步最大。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除了要求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和榜样作用,营造自律的氛围,督促学生自律外,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约束自己,从而规范、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只有内外结合,学生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自律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