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评价

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表现为:(1)注意力的最佳状态:集中、专注、专注、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绪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活力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强烈的动机、求知欲、主动性、克服困难、自制力和毅力。

2.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留下的思维空间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拉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都会变得非常接近。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教师教学适应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情境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最少的帮助,达到同样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展示空间。

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学能力结构和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合理迁移。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并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自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自主地构建知识体。掌握知识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去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它和记忆或模仿问题是不一样的。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从收集的信息中发现和提炼数学规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上交流、整理、分析信息,用所学知识重新理解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关键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尽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规定行为,教师只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就一定要鼓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的公式化;推理融入生活情境和幼稚,克服单调和无聊。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是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的心理状态。

“教学的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学什么?怎么学?回到学生身上,老师可以提供学习资料代替讲解,整理原始信息代替加工;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和方法在不同的层次学好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学习,敢于表达新的想法和做法。只有真正形成开放的课堂,设计开放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非纯数学,教学中应将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习题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身边的难题,感受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把“我想学数学”改成“我想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引导出新的备课听课模式。更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如下:

一.教师的活动

1.能够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的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指导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加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

4.紧扣目标设计思维训练的尝试、练习和创新练习。

5.能运用提问与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样检查等方法及时得到反馈并给予适当评价。

第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学习的现状

1.充分运用嘴、手、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处理学习信息。

2.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大胆实践,能够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修正。

(二)合作学习的现状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2.辩论与和谐,并在小组中有效地互相帮助和学习。

(三)创造性学习的状态

多方位观察,善于提问,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