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理解一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一万以内的数”知识点
一、对1000以内的数的理解,1,10,一百就是一千。
2.阅读时,从高处阅读。百里有百,十里有十,中间有一个零,不管最后有多少个零,你都不读。
3.写数的时候要从高位开始,百位写百位,十位写十位,十位写位数。任何没有数字的数字都将被写成零。
4.数字的组成:根据每个数字上是什么数字,它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对10000以内数字的理解
1,10一千就是一万。
2.一万以内的数字读写和1000以内的一样。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为100,三位数为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数千的加减
1、整百、整千的加减运算方法。
(1)把整百和整千看成百和整千,然后加减。
(2)对0前面的数进行加减运算,然后在所得数的末尾加上与整百和整千相同个数的零。
2.估计
二小二年级数学“认识一万以内的数”教案
设计说明:万以内数字的识别是数字识别的第三阶段,但其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制计数法。由于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在学生对“一、十、百、千”四位数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体验计数的过程,体验数字从具体形式到抽象形式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10千就是10000”的知识点,加深对小数计数方法的理解。
1,数形结合,循序渐进,加深理解。
本课教学从情境图开始,让学生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以立方体块为材料数一万一千个地方;然后以计数器为材料,计数一万一千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原理,明白“10千为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制作一个数字序列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和作用,探索数字序列表的应用价值。
2.从直觉到抽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计数,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和计数方法的理解。然后通过立方体块和计数器的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的数字序列表
学生准备柜台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展示课件,体验“大数”。
(1)引言: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在校园里阅读这些数字。
(2)学生尝试阅读。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地图,并阅读:南京长江大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话题。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还有很多比千更大的数字。今天,我们将认识他们。(板书题目:理解一万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探索新知识,引导发现。
(1)教学实例5。
1,复习计数的方法。
(1)学生分组,说:你都学了哪些计数单位?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前进速度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所学的计数方法。
2.引导学生数立方体的块数。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立方体块,然后进行计数。
(2)学生集体交换数字的方法。
(先在十个地方数100,然后在1100个地方数1000,正好是一个大立方体块,然后是1000个地方,10 1000就是10000)
(3)师生感应:一万一千,10千就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板书)
3.在柜台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指出计数器上的数字。
(2)学生分组拨一个,思考:当你拨9000的时候,多出来的1000是什么?珠子怎么拨?
(3)老师拨柜台上的珠子,同时引导学生拨棱数,让学生明确九千加1千是一万。我们拨完九千,还要再拨一千,所以要去掉九,前进一,到1。
(4)小结:计数单位“千”前面加“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出数字序列表。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数字。
(单位,十,百,千,万)
(2)在计数器的帮助下思考这些数字的顺序。
(从右到左依次是单位、十、百、千、万)
(3)组织学生做一个数字序列表,老师会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字序列表,谈谈制作数字序列表时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数字顺序表要从右到左,从低到高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字序列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
对小学三年级二年级数学“理解万以内的数”教学的思考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一万以内的数的理解”并不是无知。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或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一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读懂一万以内的数,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总结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和总结新知识,并有效地突出重点,我从三个方面对教程进行了分解:
第一,接触生活,感知大数。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强化生活,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让生活资料数学化,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这堂课上,我首先将我的生活数学化。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交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数,我感觉生活中有那么多大数,进而引出学习生活中的大数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去探索,把生活中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第二,开动脑筋思考,理解小数关系。
在学习对一万以内的数的理解之前,让学生通过数来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立方体的过程来数大立方体的个数,让数学知识重新回归生活,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立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为重要,其中学生觉得10是1,10是100,10是1000,由此得出一个大数:一千。并利用课件演示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理解,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小数关系。为理解一万以内的数字做铺垫。
第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计数活动中经历计数的过程,进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字,能用具体的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简单地给学生“10就是一千,10就是一千”太生硬,太说教,学生很难把握一、十、百、千、万的关系。因此,在本节课中安排活动,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丰富他们对数的理解。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和课堂交流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安排“猜?”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一个小立方体是一个大立方体的一部分”,给学生一个标准的估计,然后估计“一个大立方体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让学生在估算中思考。学生对“万”的理解比较困难。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建立对“万”的认识?学生知道“一百是一千”,“一个大立方体有1000个小立方体。”然后我观察了100页的1本书,然后把100页的10本书放在一起,让学生感受一下1000页的书有多少本。那么10个大立方体加在一起有多少个小立方体呢?“让学生建立对‘一万就是一万’的初步认识,但是什么是‘一万’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会通过“猜学校学生人数”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初二每个班50人左右,10班,全年级500人左右。全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500人。全校学生3000人左右,3000还差7000就一万了。学生会认为学校已经有很多学生了,但是学校的学生人数是3000人,和10000人相差很远,说明10000人的数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