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教课程课堂小结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走!”

——以三四年级“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为例。

原始绿色

“道德与法制”是一门合理的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老师讲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加以改变,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现在的学生信息渠道多,知识面广,好像知道的也不少。他们什么都知道。其实他们是一知半解,只是没有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深刻的理解,甚至内化了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自以为听懂了,不想听老师讲课,教育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如何让“道与法课程”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深受教育?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一个“行走”实验,借鉴了“纸上得来的东西是浅的,你永远不知道你要去做”的理念,即让学生自己“行走”,在行走中感受和体验自己,从而获得深度学习。

行走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让学生身心活跃,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尽可能地“动”起来,参与进来,沉浸在全心全意学习的状态中,体会到生命的在场,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亲身感受和体会,丰富课堂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行走的方式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课程资源灵活掌握,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过去积累的课程标准和可用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种新的行走方式。

进行表演

当学生对一个道理什么的理解有困难,或者比较肤浅的时候,可以模拟一个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角色体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时》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学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快就看完了。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学生还是理解不深。我让学生分组选择课文中的一种校园冲突,分配角色,模拟表演,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分析。比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冲突?他们做得对吗?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小组表现和反思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这样,学生们就形象地明白了,冲突能否避免,往往取决于我们处理矛盾的方式,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他们有着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于“遇到霸凌怎么办”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思路和方法。

说说吧。

按照学习的规律,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给别人解释清楚,就能达到内化的程度。基于这个原因,四年级班上出现了几个诚实守信的历史故事,比如“食言肥”,一诺千金。如果学生能记住这三个故事,不仅能明白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还能记在心里。我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三个故事,举办一个讲故事比赛,在小组里讲,然后在班里展示。学生们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动手吧。

在所有的学习方法中,做是最好的。在“我们的好朋友”课上,有一个“设计友谊卡片”的环节,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设计一张漂亮的卡片。我以这个环节为重点,让学生思考我想对你说的话,在这个内容中理解我们为什么成为朋友,如何珍惜友谊,如何与朋友相处。同学们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辩论

真理总是在辩论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四年级下册讲“守信用”时,有一个案例:张明正在写毛笔字,他的朋友徐强叫他去打球。张明想在打球前写完毛笔字。对此,徐强有些不高兴。张明认为自己下定决心每天练字,就应该守信。徐强认为,如果你对自己不守信用也没关系,反正也不会伤害别人。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场辩论,通过辩论,我们将达成共识,即我们不仅要对别人守信,而且要对自己守信。那么,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环节,“如何通过自我意识对自己守信?”四年级《我们当地的习俗》第二册讲“习俗的演变”时,我还让学生辩论鞭炮该不该淘汰,该不该保留,让学生明白安全第一,“陋习”也要与时俱进的道理。

算算吧。

有时候,单凭感觉和体验,很容易得妄想症。如果你做一个清晰的计算,得到一个清晰的结果,你可能会印象深刻。四年级下册讲“可以避免多少浪费”时,有一个“计算”环节,让学生用天平称50克大米,然后计算,如果每个学生一天浪费50克大米,全班一天浪费多少大米,一年浪费多少。如果全校有500名学生,一年浪费多少大米?一个学生一个月吃大约9000克大米。如果这些浪费的粮食可以积累起来,有多少学生可以吃一个月?就这样,同学们惊呆了,近两万斤?真是浪费!学生通过计算,响应“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的思想深入人心,节约教育的效果很好。

阅读

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讲我的家在这里的时候,三年级下册,读书角布置成“井更有情”,讲的是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村民还是喜欢来村口的井边。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村民们的那种“小井”,可以凝聚全村人的心。清澈的井水流淌着乡亲们的深情。“就像教语文一样,我让同学们单独读,分组读,集体读,包括我的示范读,一遍又一遍地读,深刻体会村民根深蒂固的感情。初三《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二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工作人员的辛苦,我还让孩子们像学习语文一样阅读《春运高峰一个售票员的一天》,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售票员“一天重复几句话几千遍”的辛苦。

猜猜看

猜测也是让学生专心学习的好方法,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用正确的答案打动学生。三年级《爱的使者》第二册讲到“善于助人”时,阅读角安排了一个“特岗”,讲的是在车祸中失去父亲生命的同学方明。当他要求班主任退学时,班主任告诉他,学校要招一名勤工俭学志愿者,每天中午打扫高中教学楼,月薪300元。就这样,方明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但他还是不知道,三年的300块钱不是学校给的,是班里老师给的。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位置是专门为他设计的。我让学生们猜,“为什么班主任没有告诉方明真相?”通过猜测,孩子们知道了老师关心方明自尊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帮助别人也需要讲究智慧。

这些让学生“走路”的招数虽然并不新鲜,但一直是《道德与法制》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科目和课程都一样,其实并没有做得那么好。老师和学生似乎更适合快速简单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一直担心让学生活动会浪费时间影响进度。我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做好,让学生真正“走”,课堂就会变得更有质量,更全面发展,更有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