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问题

一个工程,甲乙双方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800元;由B队和C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500元;2+6/7天完成,花费1600元。在保证一周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团队单独承包成本最低?

甲乙双方一天合作分析:1 ÷ 2.4 = 5/12,1800 ÷ 2.4 = 750元。

乙丙方一天的合作是1 ÷ (3+3/4) = 4/15,支付是1500× 4/15 = 400元。

甲丙方一天的合作是1÷ (2+6/7) = 7/20,支付是1600× 7/20 = 560元。

三个人一天合作(5/12+4/15+7/20)÷2 = 31/60,

三个人合作支付(750+400+560) ÷ 2 = 855元一天。

甲方每天单独完成31/60-4/15 = 1/4,支付855-400 = 455元。

乙方每天单独完成31/60-7/20 = 1/6,支付855-560 = 295元。

丙方单独每天完成31/60-5/12 = 1/10并支付855-750 = 105元。

所以相比之下,

选B用1 ÷ 1/6 = 6天完成,只需295× 6 = 1770元。

问题:将200克60%的酒精溶液和300克30%的酒精溶液混合,所得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分析: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要求混合溶液的浓度,必须求出混合溶液的总质量和纯酒精的质量。

混合溶液的总质量是最初两种溶液质量的总和:

200+300=500克.

混合后纯酒精的含量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纯酒精的总和:

200×60%+300×30% = 120+90 = 210(克)

则混合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210÷500=42%

答:混合酒精溶液的浓度是42%。

金典: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溶液和溶质的总量不变。

试题A、B、C在A、B两个地块种树,A地块900株,B地块1250株..已知甲、乙、丙三方每天分别可以种植24、30、32棵树。甲方在A场地种树,丙方在B场地种树,乙方先在A场地种树,然后去B场地..两个情节同时开始和结束。B应该在哪一天从A转到B?

总株数为900+1250 = 2150,每天可种植24+30+32 = 86株。

种植天数为2150 ÷ 86 = 25天。

25天内完成24× 25 = 600棵树。

然后B会先完成900-600=300棵树再帮c。

即300 ÷ 30 = 10天后。

即在11日,从A地转移到b地。

试验共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为515和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长得一样快。第一个草甸能喂10头牛30天,第二个草甸能喂28头牛45天,第三个草甸能喂多少头牛80天?

这是一个养牛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养牛问题。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算1份。

因为第一片面积为5亩的草地+面积为5亩的草地30天的原草量= 10× 30 = 300份。

所以每亩原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的草量是300 ÷ 5 = 60份。

因为面积为15亩的第二块草地的原草量+面积为45天的65438+草量= 28× 45 = 1260。

所以每亩原草量和每亩45天面积的草量是1260 ÷ 15 = 84份。

所以45-30 = 15天,每亩面积84-60 = 24。

因此,每亩面积为24/15 = 1.6份/天。

因此,每亩原草量为60-30× 1.6 = 12。

第三块地面积24亩,每天需要生长1.6× 24 = 38.4片,原草有24× 12 = 288片。

每天需要38.4头牛吃新长出的牛,剩下的牛每天吃原草,那么原草就够吃80天了,所以288 ÷ 80 = 3.6头牛。

所以一个* * *需要38.4+3.6 = 42头牛才能吃饱。

两种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假设每头牛每天的放牧量为1,30天每亩总草量为10 * 30/5 = 60;45天每亩总产草量为:28*45/15=84,所以每天每亩新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生草量为60-1.6 * 30 = 65438+。

方案二:10头牛30天吃5亩,30头牛30天吃15亩。按照28头牛45天吃15亩,可推导出15亩新草(28 * 45-30 * 30)/(45-30) =原草量15亩:1260-24 * 45 = 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180/80+24)*(24/15)= 42头。

圆柱形容器里有一块长方形的铁块。现在打开水龙头,将水倒入容器中。3分钟,水面刚好不过长方体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经充满了容器。已知容器的高度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为20厘米。求长方体底面积与容器底面积之比。

容器分为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部的水的体积是下部的18 ÷ 3 = 6倍。

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高度比为(50-20): 20 = 3: 2。

所以上部的底部面积是6 ÷ 3× 2 = 4乘以充满水的下部的底部面积。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4-1): 4 = 3: 4。

独特的解决方案

(50-20): 20 = 3: 2,没有长方体时,填满20厘米需要18*2/3=12(分钟)。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是12-3=9(分)水,因为高度是一样的。

所以体积比等于底面积比,9: 12 = 3: 4。

有A、B两根水管,同时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同时,A和B的注水量之比为7: 5。2+1/3小时后,注入A、B两个池的水之和正好是一个池。此时A管注水速度提高25%,B管注水速度不变。那么,管道A灌满A池,管道B灌满B池需要几个小时?

分析视一池水为单位“1”。

因为7/3小时后注入一池水,A管注入7/12,B管注入5/12。

a管注水量为7/12 ÷ 7/3 = 1/4,B管注水量为1/4× 5/7 = 5/28。

一条管道后期注水量为1/4×(1+25%)= 5/16。

花费的时间是5/12 ÷ 5/16 = 4/3小时。

B管注满池需要1 ÷ 5/28 = 5.6小时。

需要注水5.6-7/3-4/3 = 29/15小时。

也就是1小时56分钟。

继续做另一个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用管子灌满池子需要7/3 ÷ 7/12 = 4小时。

B管充池时间为7/3 ÷ 5/12 = 5.6小时。

时差5.6-4 = 1.6小时。

后来钉管速度提高了,时间就少了,时差就多了。

A的速度提高后,需要7/3× 5/7 = 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 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 1/5 = 1/3。

所以第二管需要1.6+1/3 = 29/15小时。

做另一种方法:

(1)其余的钉管需要时间。

7/3× 5/7 ÷ (1+25%) = 4/3小时

(2)找到剩余的B管所需的时间。

7/3× 7/5 = 49/15小时

(3)对于a管充满,b管抽空。

49/15-4/3 = 29/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