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末如何高效复习?

第一,把握课型

复习课的特点:

1,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2.知识转让和综合培训;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提高数学思维。

一般来说,复习课需要呈现以上部分。复习课不同于实践课,也不同于新教学。复习课更注重对知识线索的归纳和梳理,形成知识链条,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脉络,在梳理过程中查漏补缺,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突出一个“清”字。迁移训练部分要设计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内容,及时巩固和检验学生总结的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理解的建构过程,只针对针对性,不求面面俱到。

第二,讲究方法(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包括老师的复习方法)

在平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每个年级开始的时候,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非常不理想,不会去复习。鉴于此,我们采取两种策略:

首先是课前复习策略。

二是看题目启发记忆,必要时看书复习;

在教学中,复习课的明显特点是在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都要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总结。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学生不应死记硬背,而应进行简单的概括。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求老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每道题都要有要注意的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把过程和方法真正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这样在注重方法的同时,防止学生马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教学中,学生仍然是解决问题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复习课中体现自主性原则;

经过40分钟的整理和复习,不可能解决所有内容,要抓住重点,具体而有针对性;

通过梳理和复习,学生可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体现复习课的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课上,检查缺失的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归纳和练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在复习中解决问题。

第三,养成习惯

一般来说,复习课要经历几个过程——回忆、澄清、分析、练习。

因为我们很久没有规范复习课了,很多老师还停留在集中分类练习的程度。练习时间不算少,但是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学生练了n遍,考试还是会出错或出错?课前复习完,发愣。实践证明,学生可以复习已有的知识。我的理解是,复习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习惯和方法。如果长期在地面上规范背诵课,一定会让学生形成习惯。在背诵课之前知道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至少可以复习已有的知识(这是良好习惯造就的能力)。经过复习,学生也会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教学不就是“为了不教而教”吗?

第四,离开思考。

虽然我们对复习课的处理也做出了相应的决定,教学中有法可依,但没有定法。我们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可行的,还有待研究和实践。还想请大家对以下问题进行论证:(其实以下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1)课前要不要复习?怎么会?

(2)复习课上黑板怎么写?

(3)总结可以吗?

(4)要不要复习中的问题意识?

我们坚信,如果教师坚持“因学施教,因势而导”,复习课“预设”充分,一定会上出一堂“精彩”的课。

动词 (verb的缩写)一些建议

不要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不检查就不要做作业。

不要做太简单的题目

不要做太复杂的题

归根结底:要以教材为中心,避免放弃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两基”(目前已调整为“四基”,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经验、基本思想)的强化训练,而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就是师生手中的教材。在期末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复习基础,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实施“双基”的训练和掌握。以教材为蓝本,不要脱离教材,要能够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达到举一反三的复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