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好的小学?
首先,当观众
“观众”这个词主要用在媒体上。读书、看报、看杂志、看电视、上网的人都称之为受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就要成为各种信息的受众。主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1.注意阅读纸质媒体上的教育信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都及时、全面地报道教育信息。每周这些报纸也都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专版或专刊,选一个基本能满足需要。我研究了我近年来收集的这些媒体的公开报道。相比初中、中考、高考,中考的内容是最少的,很多信息都是投机性的。这些信息看似与年轻无关,其实关系特别密切。因为青年学生的择校几乎涉及到其他升学方式的方方面面。比如学籍对初中的重要性,各区县重点中学不同的招生强度和方式,各区县学校在中考和高考中的整体表现,这些都会影响家长在择校时的判断方向,因为初中是招生的源头,把握了初中的方向就意味着以后升学的成本、机会成本和压力成本。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只需要家长做一些分析和比较。
2.经常关注本社区、邻社区、目标学校社区、邻社区的网络论坛。我发现北京大部分小学的评价、讨论甚至内幕,或多或少都是在这些房地产小区的论坛上找到的。在你的孩子上学之前,会有很多孩子在这个街区和相邻的街区以同样的划片方式入读小学。想去同样划片的小学,多看看家长的评论,供参考。如果觉得不满意,也可以直接发帖提问。很多有亲身经历的家长会提供很多生动的信息。如果你想择校到一个你认为比较理想的目标小学,只要看看这个目标小学对应的'住宅小区及相邻住宅小区'论坛上的信息,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适用于平房小区和老小区,因为这些小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论坛。
3.多浏览划片学校和目标站,经常访问专门的论坛进行深造和考试。这是为了建立整体印象,了解更多的专业问题和内幕信息。事实证明,很多年少气盛的家长因为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走了太多的弯路,也减少了升学中不必要的成本。
4.利用好搜索引擎中的板块功能。比如百度的“贴吧”、“知道”、“百科”板块。北京大部分小学在百度都有自己的贴。一定要看完!可以直观感受到学校的校风、学风、学生的活跃度、学生小学毕业进入中学的去向、老师的评价。
我特意对比了一下,很有参考价值。本来听很多家长说,某小学有很多学生升入重点中学,但是课业压力极大,学生不够积极,缺乏严谨和活力。刚开始我不相信,就做了一件事:把和这个小学在同一个区的小学和不同区知名度比较低的小学找出来,把每个站每个学校的学生总数大致找出来,然后去各个学校的贴吧看看。让我很惊讶的是,一个和这个学校同名,学生人数相同的小学的帖子数量明显多了好几倍,而一个只有这个学校几分之一数量,知名度更低的小学的帖子数量居然比它多得多。很明显,学校的课业负担很重,课余时间很匮乏,学生的活跃度很低。看帖子内容。虽然帖子不多,但是学生对学习的抱怨占了很大一部分。后来我“上瘾”了,用同样的方法验证了几十所学校,都很准。还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校风,学风等很多东西,其他想了解的东西也特别丰富。“知道”和“百科”的词条下也有相当多的内容是这所小学专属的。看到这些又好玩,又担心,又感动。不看真的忘不了!
第二,做观众
主要针对“6人”的观众。
1.做学生的听众。主要是和4级以上的同学交流。他们表达得更清楚,描述得更具体。很多在附近上学的孩子的家长在4年级以后就不会去接他们了,这样很容易和这些高年级的学生获得更多独立交流的机会。主要了解课业负担,作业多长时间,班里有多少孩子在上辅导班,我喜不喜欢学校,课间能不能自由活动。
2.做老师的听众。最重要的是和教毕业班的老师沟通,主要是了解初高中学生的动向,进入优质中学的人数,比例,参加大类派位的学生比例。
3.做家长的观众。每天放学前20分钟,大量接孩子的家长聚集在校门口。他们愿意在孩子有空的时候和你交流,你可以参考更多家长的意见。信息非常生动真实。
4.做一个“看门人”的倾听者。很多门卫在学校工作的时间都比校长长,对学校的历史、学生、家长素质、教育水平都很熟悉,堪称一所学校的活字典。虽然大部分文化不高,但往往见解独到,语言浅显,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核心信息。
5.做重点(优质)中学观众。选择小学的时候,中学最有发言权。教导处主任和中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对不同小学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会感受到各个小学的教育、生源质量以及长期的接触和积累,大部分小学都会清楚的了解情况。给你认为的优质中学打电话获取信息,简单方便,真实可靠,事半功倍。在我大量的信息积累中,很多关于小学的关键信息都来自优质的、示范性的中学。
6.做研究人员的听众。研究者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收集了大量的实践信息,他们的很多观点对启发家长教育都有实际参考价值。家长可以掌握最新的动向,信息的最大对称性对家长的决策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家长可以参加像这样的论坛、沙龙、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