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份)

1.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年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组合、65,438+0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65,438+0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认识时间、发现规律、统计学和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发展尽可能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提供更丰富的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内容和材料,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新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产生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提高内化;(4)复习整理,反思提高。

实践课的教学策略:(1)引入问题,回顾再现;(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3)独立测试,评估和完善;(4)课后总结延伸。

复习课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引入复习;(2)复习整理;(3)注重复习,强化提高;(4)独立发表意见,不断改进。

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

三、教学的总体目标:

1,知道“一”和“十”的计数单位,初步理解单位和十中数字的含义,能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字,能读写100以内的数字。掌握100以内数字的构成、顺序和大小,用100以内的数字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2.巧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计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和整数十位,能用加减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1 =10,珍惜人民币。

5、能读写几分钟,知道1是60分钟,懂得珍惜时间。

6、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矩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并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验和体会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序地表达思想。

3.养成观察、写作、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采取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况,利用棍棒、图片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漫画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和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更要关注中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学习。

六、教学时间表:

一、地点4课时

第二,20小时内退位,减去13课时。

三、图形结合2课时

四。在100 10课时内理解

动词 (verb的缩写)了解人民币5个课时

不及物动词100-16课时内的加减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偏激

一、情况分析我班有32名学生。有24个男生,8个女生。刚入校的孩子,活泼天真。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家教和爱好。他们都通过了入学考试,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学,也不会学;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分层次、耐心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技能:

体验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写;了解20以内数字的构成,理解符号的含义,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计。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我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法和一位数减法;20年内学会加减法的估算。知道钟面和钟面上的整点和大概时间。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有方位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认识这些物体对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这些物体的一些特征,可以正确识别这些物体。感受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大小和重量。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学会简单分类,体验和体会数据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与同行交流观点。

2、数学思想:

初步学会如何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比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事物的数量,简单的长度,大小,重量等等。在形成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20年内认识数时通过比较和排列找到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学习“除法和组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认钟”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能运用“除”和“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的加减,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有条不紊地讲解自己的算法;可以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探索简单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出空间的概念。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简单过程,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结合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的结果。体验和同桌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和同龄人交流想法。

4.情绪和态度: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对身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对学习数学产生热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觉,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或错误,语言是否完整,老师要延期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不要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先喜欢上课,喜欢老师,再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和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实践活动“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教材的内容设计成童话,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也可以结合校运动会,鼓励学生发现数学题,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善于在学生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欲望和习惯,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四,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开设了“题库”等栏目,鼓励学生提问。即使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以在“问题银行”之后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随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尽量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科书只提供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也要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