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上课不难,但上好课不容易。如何上好一堂课?我相信这是所有老师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今年通过在北师大一周的学习,近距离聆听了很多专家的思想,走进名师课堂,和同事交流了一个多星期,问“如何上好课?”这个老问题有了新的思考。我觉得主要是我们老师要在读书、生活、感受、修复上下功夫。
第一,“读”是指教师至少要做到三个“读”。
(一)阅读《课程标准》。
想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感知和感受新课标。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感知和感受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应感知和理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不知道标准就去上课,就跟中医分不清脉,军人不听指挥一样。结果最后只能是失败。即使不失败,也永远做不好。所以,感知和理解标准是每个老师的前提!
(2)阅读课本。
首先是对教材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通过熟练掌握教材来区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哪些材料。有哪些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或更好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材料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只有区分不同的材料,才容易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然后要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只有学习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都是侧重于从已知的旧知识中汲取新知识,也就是侧重于讲解的部分。所以,确定教材的重点,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学过哪些旧知识,或者以旧知识为基础,学生容易接受。那么,找出学生从未接触过甚至根本不知道的全新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有利于教师分配课堂时间,有利于学生利用有限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全班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会读文章,能读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应该有思想,聪明,勤奋。如果我们的文化素养不够深,那就多读书多思考,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3)研究学生,即了解学生。
教师要“读”出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读懂”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思想状况;“读懂”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预测,预见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第二,“活”,我觉得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灵活,更重要的是对每个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如何抓住这种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诱发良好的思维情绪,让学生思考更主动,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单纯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和评价他人的意见,并通过头脑风暴形成自己的观点。
只有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性,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活力”。
(3)变课堂评价的“单一化”为“多元化”。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没有好学生和差生,都是有前途的学生,也没有聪明孩子和笨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孩子。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评价要定位在鼓励学生进步上。他们不再要求学生之间的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好学生,哪些学生是中等或差学生。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他的进步。
第三,“情感”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情感,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情感。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非常清楚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孩子。说孩子是“情感王子”并不为过。孩子的情绪会形成一种驱动力,我们要利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们应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
首先,学生应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谈恋爱。如果把学生的情绪比作一条“河流”,它需要外力才能使其泛起涟漪,产生微波。或者像蜻蜓一样轻轻地在水面上飞翔;还是像水面上悄悄吹过的微风,静不下来。当我走进教室,教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觉得我好像来到了一条清澈的河流,如此明亮和清新。从新课开始,就会放出一群“蜻蜓”,送来一阵“微风”,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就会泛起涟漪,对新课的学习就会形成一种期待欲望和注意心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小学课本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包含感情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用感情去感动学生。学生情绪的产生与学生的理解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与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有关。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教材中的情感形象。
除了“情”和“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同身受”,即通过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同身受”要通过阅读来实现,所谓“读一百遍书,其意不言而喻”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感同身受”后,就会有表达的需求,即通过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抒情”。学生如何「表白」?我觉得应用是最好的“抒情”。这个应用程序可以回答问题,阅读或写作。
第四,“修养”就是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修养。
首先,教师要热爱生活,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样的生活,并且一直在为自己热爱的生活不懈努力。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是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追求这样的生活,都影响着老师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只有热爱生活,不懈努力的老师,才会和学生一起成长。
(2)教师要善于思考。
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必须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的眼光和建设性的态度。要做到这三点,前提是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不断从书本上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如果教材更新周期较短,你会觉得不适应,甚至被淘汰。也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犯错误,甚至是错误。语文老师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这里需要一颗宽容而充满爱的童心。
如果你心里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不能正视学生的失败,就盯着一个分数;没有一颗童心,你怎么能爱你的学生呢?
(4)教师要有永不懈怠的自学精神。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你必须始终保持自己是一名学生。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你能教出爱学习的学生吗?语文老师只能从大量不间断的阅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满足教学的需要。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会经常和学生交流更多关于书的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相信每个老师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