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关系“只能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即促进“信息交流”。一位学者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那么,师生之间如何才能更好的交流和对话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在交流中给学生一个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要求我们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要面无表情。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谆谆教导我们不要给学生好脸色看。否则学生就会失控,甚至有的学生会爬到你头上。所以我们大部分老师每天都像面具一样去上课,开心也好,难过也好,下课后都留着展示。长此以往,学生在老师“冰冷”的面孔下越来越害怕。老师叫他往东走,他们一直不敢往西走。虽然成绩上去了,但是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越来越淡。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了!”其实老师只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多给他们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拉近师生的关系和距离。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写下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必备条件。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收到的60份“答卷”中,有41位同学在理想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中,写了同一个字,那就是“微笑”。事后,我去班上给他们宣布成绩的时候,看到他们一本正经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当我在黑板上写完“微笑”二字,我对他们微笑,换来他们对我微笑。袁曾在《数着阳光》中说:“对于教育来说,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给学生一个微笑,既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又能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美好想法,这也是一种博大“胸怀”的体现。既然学生需要“微笑”,那么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微笑。在交流中保持倾听。倾听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理解学生的关键是老师要听学生的话。教师能否有效地倾听,不仅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老师经常抱怨“我真的不理解我班上的学生。他们从来不听我的。”这主要是老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造成的。老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丝毫兴趣。其实了解你的学生的关键是学会倾听——不是他听你的,而是你听他的!要知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回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述是老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学生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技巧和情感投入。它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关情绪、疾病、思想和困惑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听的过程中,老师要盯着说话者,不要随便打断他的谈话。老师可以用点头或“对”等词语来表达比较认可的事物或观点;对于一些不同意见,也要暂时隐藏自己的看法。换成“真的”“我明白了”“原来如此”等等。对于一些学生表达不好的问题,老师可以适当的提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从而更好的进行双边交流。在与学生交流时,如果教师能以“倾听”的状态对待学生,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对他说话的尊重和欣赏,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展现在教师面前,这也是教师独特而宝贵的精神收获。此外,倾听学生也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的增长信息和知识;减少你和学生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增加实现你和你的学生各自愿望的机会;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加深与学生的关系。“倾听是一门艺术,是一个灵魂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善于倾听的老师会给他们的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在交流中给学生适当的表扬。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无法生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欣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表达欣赏。你的赏识会让他们眼睛一亮,看到成绩,看到光明,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得到赏识,从而获得成功。越成功,他们的能力越强,甚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作为回应,学生将用自己的行动回报老师的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对表扬的渴望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渴望。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那就来夸夸学生吧。也许你的赞美最终会创造出一个“爱迪生”。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蹲下来照看孩子,与学生交流。只有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解锁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