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蔬菜种植课程
教育部:中小学生要学会做饭。
9月起,劳动正式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
不少70后、80后网友大呼。
多年前的劳动课现在又回来了!
什么是“劳动课”?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汗水、锻炼和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平均每周劳动课程不少于1学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实践、总结和交流等。
同时,本课程注重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多样的评价主体。
劳动课的内容是什么?劳动课程* * *的内容有10个任务组,每个任务组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四大任务组:清洁卫生、分类存放、烹饪营养、家用电器使用维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手工艺生产、工业生产劳动和新技术的体验与应用。
服务劳动包括现代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学生阶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组的学习量。
比如做饭,第一期(年级1~2)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工作,比如选菜、洗菜。在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学习如何制作凉菜和拼盘,以及如何蒸和烹饪。比如馒头,加热馒头,水煮蛋,饺子。第三阶段(5-6年级)做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骨汤炖菜等2-3道家常菜,还设计了营养菜单。第四阶段(7-9年级)可以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也可以独立制作3-4份午餐或晚餐。
农业生产和劳动力方面,第一期(1~2级)种植和养护1~2株植物,第二期(3~4级)饲养1~2只小动物,经历了蔬菜种植和家禽饲养。第三学段(5-6年级)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花卉、果树等。进行了种植和养护,或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合法合法饲养了兔、羊等1~2种常见畜禽。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种植、养殖等当地常见的生产劳动,进行除草。
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的班级设定了不同的目标。
滑动以查看详细信息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这些都是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提高孩子在生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有网友表示:“这个政策不太好!新一代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
"
该补劳动课了。“双减”落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教育孩子,减肥后提高素质。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劳动课程标准,自主设置劳动课程。其中,从今年9月开始,每个孩子都要求做饭、修家电、养鸟...劳教制度的回归让许多网民感到惊讶。
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中,学习后的工作并不新鲜。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高火炉的孩子帮父母干活并不少见。学校还提供每周劳动课作为标准。
但不知从何时起,劳动课从教室里消失了,也从“00,10”的世界里消失了。
在很多农村孩子眼里,“锄地日中午出汗”只存在于课本里。
也许是因为社会分工很快,农业机械化,阿姨们兼职,上餐馆,订外卖...工作学校忙,孩子,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做饭,难得。
的确,与自然的疏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孩子远离劳动倾向的背景。
但“德智体美劳”的培养标准并没有改变。我们常说体育不够好。其实劳动份额很小,除了“不用做饭”的客观环境和不让孩子做的主观性。
在“双减”之前,学生们要么课后上网,上辅导班,要么弹琴上马练射箭。
说白了,学习的“义务”和兴趣的“丰富”最终成为家长主导的教育内容。
不能以煲汤为荣,会彻底失去存在感。
大家都知道“双降”背后的原因。教育不仅仅是解题考试,还包括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智。
怎么去学校和家长?一边抱怨孩子的学业压力,一边调侃“没有所谓的大丰收”,矛盾的背后是能力的问题吗?号码
除了少数人,我们并不渴望童工成为厨师的园丁。跑步训练不一定让你成为运动员,唱歌跳舞不一定让你成为艺术家。
体育、美育和劳动的目的是德育和智育的必要补充。只有让孩子劳动,出一点汗,受一点苦,才能体会到“每一粒都是辛苦的”,才能摆脱“公主病”和“巨人症”。
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在经济概念上越来越解放双手。
但是,对于人类,尤其是孩子来说,劳动是必修课。
然而,回归并不容易。
首先,劳动不是数理化的标准,有高低之分。家长和学校里的孩子有驱动力。
这就需要劳动部门增加更多的正向激励;其次,人工失去了很多真实的环境,所以作为课程的软硬件结合要跟上。
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学校和家长如何合作,而不成为孩子的负担。
来源北京商报今日评论员张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教育部、微博截图、。com
如果你对自考/成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