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呈现生活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学生始终在快乐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确实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曾说:“就数学本身而言,它是瑰丽的、多彩的、迷人的……”热情可以打开思维之门,开发智力和能力。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从生活中把握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图亚特曾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节课,不同老师教的学生接受程度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老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要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质量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称职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是重要手段。比如在“利息”的教学中,老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暂时不用,但是把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帮助老师想办法更好地处理这笔钱?”有很多方法让学生回答,然后借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保险。在存钱之前,我也想了解一些关于存钱的知识。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到“节约”的好处后,同学们主动介绍了“节约的相关事项”,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越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知识的自觉接受程度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事物中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激发学生发现、探究和应用。

学生们会发现他们视而不见的东西包含了如此多的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的情况带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去划船。公园里有7艘船,每艘6人。结果有18人在岸上等着。”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情况自己编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科目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第三,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感受数学价值。

呈现给学生的数学教材大多是抽象的、理性的、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体验数学知识来源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觉得很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样,既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的解题热情,又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雏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在讲授“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路边植树、儿童排队、路灯等,让学生理解间隔的含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使他们认识到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普通事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量关系,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第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原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教师要教会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知识后,让学生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泉的体积,为家庭的装修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再如,学习“人民币”后,可以引导学生去超市购物。

总之,数学就是生活。只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