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校园里传承经典文化?
垫江县太平小学位于国家AA级生态观光园“华夏牡丹之源”景区。学校以中国牡丹的灵气和文化的精髓,孕育了“培育牡丹骄傲,唱响牡丹赞歌,传播牡丹文明,诵读国学经典,建设牡丹校园,应用国色教育”的教育理念,谱写了“牡丹文化进校园,进舞台,进教材,进课堂,进灵魂,植根校园每一个角落, 并具有浓郁的香味和持久的魅力”它渗透着“牡丹学子诵读经典、传播文明、发展理想、谱写新篇、展示未来”,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色彩教育氛围的牡丹文化校园。
2006年9月以来,学校秉承“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儿童健康成长”的宗旨,努力打造“传承经典文化精髓,培育牡丹文化校园”的校园文化特色,通过新兴的环境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人文制度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牡丹文化校园建设工程,努力实施“育人为本、文化兴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
第一,培养优雅的校园环境,让牡丹闻起来诱人芬芳。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新建了教学楼和办公楼,建设了信息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了各种功能室,增加了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施,每一棵树木一草一木都能与师生交流。学校非常重视物化、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成为学生道德文化教育的大课堂。
(1)楼名文化彰显个性。
为了让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师生心中,学校把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训一一镌刻在校园里。为建筑和功能用房命名、列表,赋予其文化内涵;如:爱学楼、乐学楼、勤学楼、好学楼、劲松场、睡梦园等。使学生随时接受“爱国、爱校、勤学、勤勉”的校训教育,充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欣赏性的特点和环境教育的教育理念。
(2)文化长廊是浪漫的
为大力实施文化治理,进一步普及和挖掘牡丹文化,打造牡丹文化特色校园,学校为全体师生开辟了知识之窗、科普知识、艺术世界、图雅花园、经典故事、童话迷宫、教学平台等200米文化长廊,搭建了展示师生风采的竞技舞台,展示了牡丹学子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从容的信念。在这里,他们写下自己的希望和祝福,描绘出美好的愿景和未来。
(3)墙体文化高雅。
“教育在校园无处不在”这句话在太平小学得到了诠释和升华。从“读经典书,做扎根人”的口号,到“牡丹明星班评比”、“十大牡丹少年”的榜单;从镌刻着伟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诲的宏大爱学楼,到写着“人比天高,脚比路长”小字的文化窗口;从蜿蜒的走廊到绿草如茵的走廊;从人头攒动的劲松场到清新雅致的写字楼,牡丹文化烙印在校园的每一面墙上。牡丹花影、牡丹诗词、牡丹图、伟人风范、名人字画、名人名言、中外名著、古今建筑、民族音乐等大型图片。都分类贴在校园里,既庄重典雅,落落大方,又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第二,开展校本教育活动,让古典文化渗透校园。
1,实施师生阅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
近年来,学校将师生阅读工程纳入教育源动力重要工程,以师生阅读工程为抓手,以“重庆国学教育实验学校”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书香牡丹文化校园。
(1),老师带着经典快速成长。
近年来,学校一直重视教师“四化四结合”阅读活动,即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专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结合泛读;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结合集体学习;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结合写作经验和学习笔记;学习实践以理论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为基础,结合阅读经验的考察交流。
尤其是近两年,学校为教师编写了两本校本教材:《近距离教育名著》和《我与经典同行》。实施每周阅读活动,以汇报、交流、检查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同时,学校每年举办以“对话教育名著、对话教育名家、对话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师阅读交流活动。借助阅读和讨论,教师可以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名师指导中进一步成长。
近年来,在经典的影响下,我校教师迅速成长,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人才。我们学校有一名市级校长,一名市级教师,12名县级教师。教学标兵和专家也应运而生。高正老师和程鹏老师的优秀课程分别获得市级一、二等奖。学校的创新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的平台。
(2)学生积累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有句话叫:“读一百遍,就明白什么意思了”,还有“读万卷书,下笔如神”。中国的先贤圣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辉煌的篇章。它们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它们引领着我们成为优雅的中国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承国学精髓,从新兴的环境文化到国学经典文化,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是一个值得学校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①开发校本教材,实施经典文化教育。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委会,本着传播地缘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宗旨,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编写了一套国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下篇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间部分“古今诗词集”;高段中的名言警句和歇后语,还编写了校本教材《牡丹之地》,每个学生一本,按年级循环使用。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专人每周听课一次,组织考核,落实普及、传承、弘扬经典文化活动。为了形成一套系统的学生校本教材,编委会正准备再编一套《牡丹书院》,这套教材涉及面广,分年、分单元。
②开展一系列活动,实现经典文化的内涵。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大型读书节,以系列读书节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以经典为友,深化师生阅读工程,巩固阅读成果。为此,每学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结合“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各中队开展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中队活动;结合“写经典”活动举办写作比赛;每个班出一份以“我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黑板报;读、懂、透一本好书;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创作一首诗;通过读一本好书,写出读后感;举办手抄报展评;举办课本剧、朗诵等表演比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学习,实现创新,将阅读和创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2.挖掘牡丹文化精髓,加强学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教育。
(1)、以民族精神和文化为核心,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主题团拜会、歌唱比赛、国旗下讲话、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国情和集体主义教育,让“爱国爱校、勤俭节约”的校训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②以德育和文化教育为主线,突出德育的六大主题。即:第一,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忠诚教育;第二,尊老爱幼的伦理教育;三是“天下兴亡,我有责”的积极责任教育;四是“勿以小善,勿以小恶”的养成教育;第五,讲汉语、读国学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第六,努力学习,为国家提问,为社会努力学习,热爱利他、利他的教育。
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是组建“四小”队伍,即“小卫士”绿色保护队、“小脚丫”义务导游队、“小黄帽”志愿交流队、“小电台”宣传队。二是组织开展“三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重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传承和弘扬学校精神文化。第三,组织大型节日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如三八节、植树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建队日、母亲节等,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开展牡丹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挖掘和推动牡丹文化创新,学校经常组织牡丹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体验牡丹文化,发展牡丹文化,服务家乡和社区。
(1),开展以“牡丹”为载体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往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牡丹园开园仪式,有助于为牡丹节增添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意识。组织学生在牡丹节期间参加“牡丹旅游资源开发”、“牡丹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牡丹文化的追寻”等调查实践活动,还开展了牡丹源头清洁保护、义务小导游等活动。
(2)开辟百灵山牡丹园德育文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文化实践,使他们从小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境界。利用学校德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牡丹文化教育活动。一是牡丹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小脚”义务导游活动;第二,景点保持清洁和绿化;三是在德育基地附近的居民中进行社情民意调查,如“居民厨卫现状调查”、“牡丹皮生产调查”;四是组织学生在百灵山牡丹源进行“红歌报国”户外歌唱活动;第五,利用牡丹之源文化基地组织教师开展。
(3)与社区、行业、矿山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大扫除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活动、社区节水宣传活动、“你的家乡你知道多少”调查活动、水资源利用调查活动、水泥制造工艺考察活动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也促进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推动了牡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三,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拓展牡丹文化外延。
1.以市级项目“农村小学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研究”(2008年2月完成,65438)为突破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个性化班级文化。通过调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建设了雷锋中队、牡丹中队、环保中队、鲁迅中队、绿茵中队、海尔中队、航天中队、书院中队等个性化中队,有力地推动了牡丹文化向纵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十一五”重点项目“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中,教育部将我校“牡丹文化教育”列入其子项目重点研究内容。如今,对班级个性化文化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走向常态化、生活化、精细化。
2.“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研究”、“小学生作业设计与批改”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拓宽牡丹文化内涵、深化经典文化传承、推广与普及起到了助推作用。
第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团队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教育水平的协调发展。
1,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下,教育处、德育处、后勤处各负其责。并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精雕细刻”的管理风格。学校建立了“学校-文化基地-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教育网络;建立了“校领导-办公室-中队”三级文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牡丹文化校园建设。
2.完善科学管理体系。
“文化治理”的概念在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学校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过管理互动的行为文化。学校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编写了《垫江县太平小学工作条例》,制定了《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修订了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印制成册,发放给全体教职工。在管理文化中注入契约理念,在学校集体中形成相互负责、相互认可、共同* * *遵守的契约,形成“学校主人、岗位能人、学生亲人”的教师追求,在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促进办学目标的实现。
3.形成和谐的师生团队精神。
通过制度文化的创新,“理解”、“荣誉”、“合作”、“进取”等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的知识,形成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
第四,牡丹文化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几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牡丹文化教育大放异彩,特色学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市、县教育科研刊物先后8次对学校牡丹文化的校园特色进行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获得20多项国家级、市级、县级奖励或荣誉称号。如: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先进集体读书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牡丹皮量产可行性考察”三等奖、一等奖;校歌《启航》获重庆市中小学首届校园歌曲创作大赛银奖,连续三年参加垫江县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获一等奖...这些耀眼的奖牌肯定了牡丹文化特色学校的成绩。
近年来,师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撰写论文(含发表)获奖200余次。在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评比活动中,学校满意度达95%。
“牡丹花开,乡村美,美丽的校园脱去稚嫩的翅膀。我们是年轻的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老师带领我们自由飞翔……”听着太平小学优美的校歌《启航》,美丽的校园风光仿佛在眼前一闪而过。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学生活泼的身影和老师饱满的热情相得益彰。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牡丹文化校园被称为。学校秉承“勤奋敬业”和“不甘落后”的精神,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扎实开展牡丹文化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强校战略,努力打造“重庆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牡丹文化教育”特色学校。
看看这个有没有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