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遇见苏东坡。

陆游是怎么认识苏轼的?很明显,苏轼死时陆游还没有出生。是的,其实他们的诗是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一)的两首古诗词课上相遇的。为什么会选择《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歌诗?为什么选择这两篇文章?

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题写《西林壁》。在此之前,苏轼因为乌台诗案(1079)差点丢了性命,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一个低于七品芝麻官的下属武官。闲暇时,他带领家人在城东开垦一片坡地,种田以帮助维持生计。“东坡居士”这个外号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1084年,宗申任命他为应永在汝州的助手,汝州离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不远。相比之下,它离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比黄州近得多,算是赦免。苏轼本该北上,却下江南到九江庐山(写《题西林壁》)。其实他是要去看望被他降职的哥哥苏哲,打算晚一点去常州。次年,宗申去世,哲宗登基,苏轼的兄弟们终于被召回朝廷,担任要职。

再看陆游。陆游的老家是殷珊(今浙江绍兴市),殷珊陆家一家人耕读并重。宋朝建立后,陆家“百余年文士,有公职”。但是,这样的贵族家庭却一直保持着清廉的家风。如果你问什么是高官显贵?怎么可能干净?

陆游的曾祖父艺鹭是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的二把手。他从官至吏部大夫,出入朝廷40余年,但生活中除了日常开销外,并无财产。陆游的祖父陆典是西宁三年(1070)的探花人。他的官职是左丞,一个高官,但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陆游的母亲是北宋宰相唐杰的孙女。唐杰和包拯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们也是清官。

到了陆游这一代,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又是独生子,自然是重点培养对象。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28岁,赴杭参加锁堂考试(尹恩现任官员子弟进士考试),排名第一,在奸臣秦桧之孙之上。想让自己的孙子得第一名的秦桧得知自己拿了陆游的卷子,成绩无效,大为光火。第二年,陆游去参加礼部考试。这一次,考官是秦桧的心腹,秦羽名列第一,但陆游不在名单上。

1158,秦桧死后三年,陆游开始有机会进入仕途。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国防部)编辑,并赐其奖学金。陆游终于不负众望,有所作为。

孝宗一般被认为是南宋最成功的皇帝。岳飞在位期间,平反冤案,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安康,史称“甘淳之治”,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孝宗即位后不久,有一天在宫中寻欢作乐,无视陆游的好意,被陆游向老臣张导举报,导致皇帝挨了一顿批。皇帝迁怒于陆游,降级为镇江将军。第二年,陆游又指责张导是一个受欢迎的官员,这再次激怒了皇帝。这次被贬到建康府,后又调到龙兴府。不久,张导死后,朝廷立即彻底革除陆游的官职。

1167年初春,陆游回到故乡殷珊(今浙江绍兴市),《山溪村游》就是这一时期的诗。诗中有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然,两年后的一天,朝廷召见陆游,任命他为夔州将军。但是,此后的情况和苏轼差不多。在他20年的官场沉浮中,也辞职了5年多。到1190,陆游再次被罢官,一等就是十三年。

看到这里,陆游和苏轼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的诗都写在人生的低谷,都有各自的精神面貌。苏轼更超脱,陆游更坚定。

清代历史学家赵翼评论说:

嘉泰二年(1202),时年77岁的陆游被召至北京,任国史同修、志所同编。我有点好奇。在他编纂国史的过程中,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评价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比起前朝的苏轼,他会不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所谓书香门第“诗书传世,忠义传家”,苏和陆都做到了极致。虽然两人命运多舛,没有发迹的机会,但正是因为他们拒绝随波逐流,随波逐流,才能永垂不朽。

宋朝的国运和他们个人的命运一样,虽然文化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却无力抵御外族的打击。建国300多年,两次被推翻。1125年,晋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1276年,元朝攻陷临安,陆游的曾孙陆天骐在崖山之战中屈服于袁,投海自尽。陆游的曾孙陆传义,在雅山战败后绝食而死。陆游的孙子陆元廷听说宋军打败了崖山,也悲痛而死。雅山之战后,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