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册“圆周”课件[三件]

#课件#绪论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数学教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以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圆的圆周》,整理分享。欢迎阅读并借鉴。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基于学生对圆周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自学圆周率,从而总结和探索求圆周的公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公式,并利用圆周率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记忆圆周率的近似值,并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推导出圆周的公式,可以正确计算出圆周。

教学难点:

关于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子、从塑料板上剪下的不同直径的圆、实验报告、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欲望。

1.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班。听:(课件播放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灰太狼沿着圆形的路线跑。一圈下来,两人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他们正在为谁长途跋涉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学生猜测)

2.怎样才能确定他们中谁跑长距离?(生:先求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的周长,然后比较。)

3.说出一生的名字,说说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边长×4=周长)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圆的周长。(揭示性话题:圆周)

第二,体验探究的全过程,验证猜想。

(1)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感知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对话:什么是圆周?(课件展示3个轮子)

2.老师:上面三个数字是什么意思?“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阅读并回答)

3.三个轮子各滚一次,猜猜谁滚的距离最长?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测量圆周的交流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下的圆圈,指出它们的周长。

2.如何测量他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式)

3.命名前投影以显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碾压法。记清楚:做一个标记,从零刻度开始滚动,一直滚动到标记再次指向这里。一个圆滚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2)圆法。清:线紧贴圆周,多余部分切除,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的直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清晰: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画圆,然后看哪个刻度对齐。

4.总结:这几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把曲线变成直线)这就是数学中的“把曲线变成直线”的方法。

5.(课件中有摩天轮的图片)问:用刚才的方法可以测出它的周长吗?(生:没有,不方便)问:怎么办?启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3)知道圆周率。

1.谈:接下来,把学生分成四组,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测量他们周围这些圆的周长和直径,并完成表格。(学生分组完成书中的表格)(在课件中展示表格)

2.团队领导报告测量结果。(学生说成绩,教师完善课件)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告诉他们他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分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大于直径的3倍)

4.(课件演示)介绍《每周并行计算》这本书以及“周三路径一”的意义。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方面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不易。(课件播放数据,学生自学)

6.学生们从材料的介绍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学习)

7.老师总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正是因为他出类拔萃。

成就,月球上有个陨石坑叫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以后也能像他一样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4)推导公式

1.当学生理解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后,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学生:圆周=圆周率×直径)

2.对话: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一个圆的周长,那么这个公式是如何用字母表示的?

3.谈:还有哪些条件可以已知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同一个圆里,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怎么改?

4.一起读公式,加深印象。

第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识。

1.(课件显示问题1)学生回答两个圆的周长。

2.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是多少英寸?(课件展示三个轮子)通过计算,谁的周长最长?这又是什么意思?(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

3.(课件展示的是一个*池)一个圆形*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投影仪显示答案。)

4.(课件展示了摩天轮的示意图)它的半径是10米。如果你坐在上面一周,它会在空中转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第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

1.这节课学习圆周,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与全班交流)

2.对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得更长?学生能做什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也可以直接观察两张图的对比。)

3.老师:各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谁走了这段长距离,所以当喜羊羊得知结果后,他大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他们重新设计了一条新的比赛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着这条路线比赛,谁会走更长的距离?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一,“情境”和“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把握“情境”和“知识”两条主线,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一部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背景,以此为学习圆周的起点,将这节课的“情境线索”和“知识线索”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运算素材和开放的运算空间,使学生体验到计算圆周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性、思想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学生会做、会看、会创造。

第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数学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入一些数学发现和历史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知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三周之道一”和祖冲之的“计算与准备”,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圆周率的计算机计算,让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感受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第二条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我看看花坛图。

问:你能测量花坛外缘的长度吗?

2.显示树形图。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大树干的长度?

3.显示平面图。

问:如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二、圆周的公式推导。

1,探究学习。

(1)怎么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自己的方法:

a、“滚”——沿着尺子滚真圆一周;

b、“缠绕”——用丝带缠绕物圈,打开;

c、“折叠”——将圆形纸对折数次,然后测量计算;

圆的周长可以用滚测和绳测来测,但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个求圆周的一般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测量学习工具的圆,报出自己测量的直径和周长,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2)带领学生看表,问你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的3倍大一点?

(4)阅读教材P63介绍pi和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实例1: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小型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50米。轮子绕花坛转几圈?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而C=?

根据C=πd

20×3.14=62.8米

第二个问题:已知自行车d=50cm。

先要一辆小自行车。C=?

50厘米= 0.5米

c=πd=0.5×3.14=1.57(米)

轮子又绕花坛转了几圈?

62.8÷1.57=40(周)

a:它的周长是62.8米。轮子绕花坛旋转约40圈。

第三,巩固练习。

1,P64“做吧”

2.求下列问题的周长。

练习15中的问题1

第四,作业。

练习15的问题5和8

课后练习

练习15的问题5和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11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周,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计算圆周的公式;

2.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剪刀、绳子、圆纸等。

教学过程:

一.灵感

1,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了一个动画故事:小白兔和蓝精灵在奔跑,争论谁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运行速度一样。)

2.讨论:小白兔和蓝色精灵谁先跑回原来的起点?

揭示主题。(板书:圆周)

第二,探索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圆的周长是多少?

2.触摸:拿出一张圆形的纸,指出:周长的哪一部分长?

3.比较:拿出两张大小不同的圆形纸。

哪个圆的周长更长?

4.测量:(分组工作)

学生们用剪刀、尺子和绳子来测量手中一张圆形纸的周长。

5.信息反馈:①小组报告测得的圆周是多少?

板书:周长

○12cm多。

○31cm多○47cm多。

(2)学生说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绳索测量法、滚动法)

(3)(课件演示)测绳法和滚绳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你能用这种方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吗?

(老师示范)拿一根绑着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摆动。。

我们怎么知道它的周长?

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

(2)(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一周,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圆的周长与其直径有关。

7.再猜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组,测量、计算并讨论圆与直径的关系。

③团队报告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12cm多4cm

○31cm多10cm○47cm多15cm。

结论:一个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3倍以上。

④课件演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总结:一个圆无论大小或周长,总是大于其直径的3倍。

6、介绍圆周率,结合爱国主义教育。

①老师介绍“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并介绍阅读方法。

(2)展示祖冲之画像,给祖冲之和pi知识配音(≈3.14)。

③爱国主义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如何求圆的周长?

(圆周=直径×π)(c =∏d或c = 2 ∏ r)

第三,求知

1,让学生用公式计算三个圆的周长。

2.让学生计算老师用绳子抛在空中的圆的周长。

绳子的长度是圆的半径。

3.先回答:① D = 1分米,C =?

② r = 1cm,c =?

③ c = 12.56m,d =?

4.举一个1的例子,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决蓝精灵和大白兔的原论点。谁先到达起点?你知道为什么吗?(课件演示了跑步的过程)

第四,复习

1.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经验?你感觉如何?

2.这门课主要用什么方法?

3.这一课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4.你认为你在学习中的表现如何?谁表演的?为什么?你在未来的学习中打算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