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教案的意义

分数教案的意义1教学目标:

1.在说话、分点、画图等活动中体验单位1的意义,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觉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让一个或几个部分用分数来表达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被视为单位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具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对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用例子说出乐谱的各个部分,用练习说出乐谱的意义。

谈:你还想了解什么乐谱,然后介绍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识

(1)初步感知。

显示1船模试航情况图。

老师说: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张图片。你能从中找到什么数学?

信息?你在问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五个飞机模型平均分给五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多少个飞机模型?

学生分组,用有五个船模的题卡打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最后在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分组工作时,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班里交流。在与全班同学交流时,老师要及时引导:把五个船模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五份,1占整体的1/ 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问:比如飞机模型总数的百分之几是两个学生共用的,三个学生共用呢?

(2)深入探索

显示情况图2。放飞模型飞机。

同学们,模型飞机就要飞了。我们去看看吧。请观察这张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你可以问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学生提问,老师及时整理。

比如每组一个小团队放出的飞机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二队在哪里?

学生用手中的学习工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个小团队每组放几架飞机的问题?二队在哪里?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小组学习,老师要参加学生的小组活动。

在与全班交流时,学生先用四个飞机模型摆姿势,可能会有1/ 2和2/ 4的答案。然后全班交流,分析,补充,得出结论。老师适时引导:各是2个平面,为什么是整体的1/2?

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是通过钟摆模型得出的:把四个平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部分,每个部分占整体的1/ 2。

课件演示了平分四个平面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先交换答案;然后组织学生动手验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全班交流时,提示:各是2个平面,为什么占总数的1/3?。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观察和比较

谈:请观察我们的分数。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问:两队各放出两架飞机。为什么他们显示不同的分数?

学生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两个小团队的飞行情况,得出分成一个整体的平均份额数不同,表示的分数也不同。所以两个平面是一样的,标明的分数是1/2和1/3。

(四)拓展应用

对话:想一想,还有什么能算是一个整体?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自己找资料自己做。能拿到什么分数?你是怎么得到它的?

学生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的纸,8根棍子和1米的绳子)或者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沟通:用了什么材料,得了多少分,怎么得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这样的一个或几个部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总结

对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称为单位1。

比如:学生还可以取哪些量作为1的单位?并区分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

结合操作流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总结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代表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6)阅读题。

学生阅读6769页,提问,提出难题。教师巡视回答学生困惑和困难的问题。

三、巧设习题,加深理解

1,自主锻炼1,2

2.有颜色的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课件演示)

3、游戏:拿糖果。学生按要求拿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果,拿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余的1/9;然后把剩下的1/4拿出来;如果你拿出2块,剩下的拿出多少?

独立做,沟通。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学习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分数的意义第二课1教学内容:

分数的生成

教科书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生成分数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也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大难点:

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具的准备:

米尺,挂图,和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五个教学过程:

(1)进口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分数吗?

学生通过记忆说出他们所学的分数。

1.复习乐谱各部分的名称。

(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2)举例说一下乐谱各部分的名称。

2...分子

-...分数线

3...分母

(3)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形、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用折线图来表示。

将方纸平均分割,画一个阴影,用分数代表阴影。

(二)教学实施

1.测量。

老师和学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用米尺量了几次,还剩下一段,不到一米。可以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计算。

老师平均给了两个学生一个西红柿。你如何表示每个学生得到的西红柿的数量?(l ÷ 2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告诉我。

在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数——分数。起初,人们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较早的国家之一。

4.信息介绍。

让学生结合课前发现的信息,谈论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3)课堂总结

学生们互相交流他们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分数的意义第三课教学内容:例题1,教材第36页的“尝试”和“练习”,练习6,问题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单位的意义,并经历总结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讲解意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概括、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分数的意义。

教学对策:通过创设相互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首先,揭开话题。

第二,新拨款。

1.教学实例1

给出例子1中的一组图。

根据每张图的意思,请用分数表示每张图中有颜色的部分。写完分数,再想一想:每个分数代表什么?分组交流。

学生报告填写的分数。你觉得这些图的平均分是多少?

一块蛋糕可以称为一个物体,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m”是一个度量单位,左起第四个图形把六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数字和前三个数字有什么区别?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称之为单位“1”。

(1)在这些数字中,“1”是什么单位?

(2)把单位“1”分成几份?分数代表多少份?

(3)从这些例子中,什么数叫做分数?

用12棒发明一个分数。

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代表六根棍子,可以用什么分数来代表?

2.教学“试一试”

学生谈论小组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这样的分数单位有多少。

反馈交流中,老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配合回答,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分数单位。

3.完成“练习”

如何用分数表示每张图中有颜色的部分?请填写书中的空白处。说说你的想法。

每个分数的小数单位是多少?这样的小数单位有多少?

第三,巩固

1.做练习6的1题。

每个分数的分母和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

2.做练习6中的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给每幅画涂上颜色,展示三分之二,然后谈论如何画和如何思考。

也是三分之二。为什么彩色桃子的数量不一样?

3.做练习6的第3题

根据表象说出问题中每个分数的含义。

研究分数时,哪个量平均分成几份是单位“1”

4.做练习6的第4题

让学生看图,指着直线上由几到几的截面,可以表示单位“1”。然后让学生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

5.做练习6的问题5。

学生独立完成后,谈谈所填的两个分数的区别。

这两个分数是以12铅笔作为单位“1”的平均分得出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分成12,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分成2。

第四,总结。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分数意义的归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有效淡化概念,注重本质。可以突出学生建构的过程,揭示内化的知识。尤其是“几”字,很有价值,让学生在新形势下真正理解和转移。

授标后说明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单位。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2.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部分,代表这样一部分的数称为小数单位。

在学生的习题中,对于“‘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的小数意义”这一题中的“1”是什么单位,有些学生还很难考虑。

分数的意义第四课I .谈教材

教科书状态:

在学生对分数有初步了解,掌握了除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关于分数的意义,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在借助运算对分数有了直观和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会了学生。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单位,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解决分数的四则算术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教学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基础等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以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单位“1”

教学准备:

每组有一张圆形纸,一米长的线段,六个立方体和八张苹果图片。

第二,宣讲法律

1,教学方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的抽象教学,学生很难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认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法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为饭,授人以鱼为命。”。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建立明确的分数意义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谈谈教学程序

(一)引入谈话,由旧入新

首先,通过刺激的对话问学生:怎样才能和四个学生分享蛋糕?根据同学们现有的经验,很快回答了14,然后展示了一个不均匀的蛋糕图。问:这样的文案可以用14来表示吗?对比两张图,得出的结论是以平均分为准。

(二)探索新知识,将概念建构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探索。

1,独立做分数

如果用图来表示14和100个人,就有100个表示。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一些材料。能不能分别展示一下它的14?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对具体生动的图片的观察,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被分成五组,每组有一套学习工具,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材料自己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这个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脑、手参与认知活动。

3.观察、比较并抽象出单位“1”

思考:能否用平均分给对象分类?

归纳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称为单位“1”。

讨论:为什么要引用单位“1”?和自然数1的意思一样吗?

能不能举个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可以算是单位“1”?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1”这个单位,这是理解分数含义的关键。

4.用抽象的方式总结分数的意义。

(1)学生尝试自己总结分数的意义。

(2)理解“几”字的含义。

(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引导反思,全班总结

你今天从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对你的学习满意吗?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经历。

简而言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乐谱的基础上,对乐谱的意义建立清晰的概念。教学的重点是把整体作为单位“1”,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题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说话、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第五课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P60 ~ 62

教学目标:

1.定义分数的含义、分数的单位以及单位“1”的概念。

2.了解乐谱是如何产生的,乐谱是什么,乐谱是做什么的,体验一般的思考事物的方式。

3.能够在学习中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辨析等方法,会更符合逻辑,更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和谐的看法。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建立以及“1”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

1.知道起点: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在自学中,你学过哪些概念,有哪些困惑?

2、明确学习目标。

3.暴露题目: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题目: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第二,拓展

(一)分数的生成

1.展示主题图1。简介:在古代,人们在计算绳结时遇到了困难。请看:你认为代表剩余长度的合适数字是多少?

为什么?

2.出示主题图2,说:每人发()月饼。

()打包饼干。

3.在测量、划分事物或计算时,往往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往往用分数来表示。

4.介绍一下乐谱的演变:据记载,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出现了乐谱;0多年前,中国用计算来表示分数;嗯,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感受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

每张图上都显示1,1/4(了解了分数的生成过程,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绘画交流:你怎么看?

*反馈:告诉我你的想法。

*查询:观察:刚才1/4所代表的过程有何异同?

小组交流:谈异同。(导致一个对象,多个对象)

学生报告和老师提问:为什么都平均分成四份,取1?

a,但是对应的是1,2,3?(总计差异)

2.感知概念:单位“1”和分数的含义。

对移动()的描述:一个圆,一条线段,我们称之为物体。(板书:一个物体)还有什么是物体?

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

(板书:一个整体)

(注意引导辨析:计量单位举例:长度为1米的线段的1米是计量单位,是一个整体?)

3.揭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1”。

4.加强延伸。

这些图片中的单位“1”能代表什么?

(什么可以算是单位“1”)

单位“1”是什么意思?

单位“1”是什么意思?

5、分数的概念:

(1)除了我们刚才说的,

你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来表达吗?

(2):可以用1/4表示的东西很多,只要单位是“1”。

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说1份的个数可以用1/4来表示。

你们都已经能正确表达1/4了,那还能表达其他分数吗?

(3)演示其他分数课件

(1)谁能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

你怎么想呢?

这部分呢?

这部分呢?为什么都用。

(4)归纳意义:

通过上面的研究,像这些,单位“1”平均分成几部分,说明

这样一个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一个分数。(板书概念)

6.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说说吧。

里面有()。

里面有()。

里面有()。

里面有()。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知道它叫什么吗?追问:为什么是小数单位?

整数我们已经学习了计数单位。6的有几个1,60的有几个10。一,十,一百...都是计数单位,分数也应该是分数单位。

7.小数单位:参见书中对小数单位的定义。(阅读)

第三,实践

1和5/6的单位是(),5/7...5/100, 51/100,

2.从四张图片中选择一张显示5/6。

(1)学生活动。

(2)反馈。(逐一反馈,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第四张图也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两个分数大小相同(相同)。

有什么不同?(含义,分数单位)

(2)第一张图,去掉"",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如果要表达,怎么才能一目了然的表现出来?

(每个○平均分为2份)还有什么分数可以用来表示?

可以用很多分数表示,但大小相等,意义不同,分数单位不同。

第四,拓展:

给我看两张笑脸,这是XX同学这学期获得的笑脸总数的1/5。他这学期得到了()张笑脸,这是XX同学这学期得到的笑脸总数。

1/8,这学期她得了()笑脸。

疑惑:同样的两张笑脸,为什么一会儿是1/5,一会儿是1/8?你怎么想呢?

五,

收获?你在这门课上的表现是用分数来表示的?如果你因为你的优秀表现得到10分,你能告诉我根据你自己你能得到多少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