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语文阅读实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收知识、提高理解力、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运用语言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意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学习工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形成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收集、加工和应用信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
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功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会对学科教学起到更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它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合作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和途径。特别是可以改变小学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阅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性和先进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然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盲目性和形式主义,甚至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成了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展示,并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四、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及相应效果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毋庸置疑。但是,毕竟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要把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数量和程度,让课堂锦上添花,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才能发挥这一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产生相应的效果。
(一)启迪他们的情感,引导他们的困难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组合运用,有助于教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悟其情、导其难”的目的。
1.筛选具体的图像信息资源,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J.iaget的建构之一:理论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可以展现思维的复杂性,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多角度解释问题,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案例1人教版(实验版)《北京亮起来》一课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明亮迷人的夜景,展现了这座文化古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敬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情感阅读。难点在于单词和句子的理解。
全文的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灯光夜景来写的。北京是光的海洋,是光的世界。为了表达北京迷人的风景,文章使用了许多四字成语,如:夜幕降临,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五彩缤纷,川流不息等。虽然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可逆的、保守的,但这种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思维主要是形象的。抽象和发散思维还很薄弱。对于抽象的东西,我们是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对于文中抽象的词语和短语。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其声,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见具体图像的直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和短语的意识,为理解句子和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信息技术不仅能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快速地反映给学生,还能通过具体的图片使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北京之夜的辉煌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