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

#初二#引言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是教师提高个人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凡是在教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一直非常重视。以下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三篇)未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好,自律性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强;大部分学生计算熟练,但计算速度有一定差异。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已经成型。因此,本学期要以学习习惯的巩固为重点,继续培养学生的“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形成认真做作业、字迹工整的良好习惯。其次,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1)内容的变化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于凉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个学习期,要经过简单的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资料收集过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第一个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第二册主要是教学复合统计表和以1为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讲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资料的方法。第三个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允许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删除了原来要求的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识别图形在网格纸上平移了多少个正方形。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一是对混合运算单元进行了时间上的编排,二是将单元“带余数的除法”从初三上册挪到了初二下册,这样的编排更能突出“带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本教材包括:资料收集整理、表(1)中的除法、图形移动、表(2)中的除法、混合运算、带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数的理解、克和公斤、简单推理、数学实践中与数学和小设计师一起解题等。

(三)布局特点

1,各个字段的内容相互穿插排列。

2.继续加强学生组织知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意体现数学的背景知识。

4.培养全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的层次和功能是明确的。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的含义。能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能熟练运用2 ~ 6的乘法公式求商,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关系。使学生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在掌握乘法公式求商的基础上,让学生综合运用表中乘除法的计算技巧,解决一些简单和略复杂的涉及乘法和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二次运算的混合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乘除法和圆括号计算两步题。

6.使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带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带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为位数,商为位数的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7、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计数的过程,认识一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认识这些数的构成和分解。

8.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

9.通过猜、比、推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个数。

10,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做作业,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点:

1,除法。

2、对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问题。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题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认识万以内的数,在加减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3.完善表格中除法教学的安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

4.提供丰富的关于空间和图形的材料,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小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

指导思想: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以创新、开放的精神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以达到高二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年级有48名学生,约50%的学生有一定的补习能力,其余的数学学习依靠课堂教学。上次考试,通过率100%,优生率68%。总的来说,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运算速度和精度还有待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但有些学生不够细心和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和写作业的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学生在学习审题方面还需要训练和锻炼。

本期教学内容:

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小数关系;掌握一万以内的数列,能读写一万以内的数;知道一万以内数的构成,会比较一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文字描述一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和识别一万以内的大概数字。

2.100以内的两位数可以加减两位数,加减整数百位和千位,可以加减百位和几十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意义,除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运用乘法公式求商。

4.对数学问题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体验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了括号的作用,我会在解题中用到括号。

5、会辨别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一个简单的图形会在网格纸上水平或垂直平移。

6.了解质量的单位克和公斤,初步建立1g和1kg的质量概念,知道l kg = 1000g。

7.理解统计学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知道条形图(1代表5台)和简单的复合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则;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信心。

10,养成作业认真,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表除法。

2、对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问题。

培养优秀和弥补差异的措施:

1.认真备课,巩固基础知识,保证每个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扎实,对旧知识巩固。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保证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开发资优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也会促进差生的发展。培训主要体现在:

(1)每节课新知识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拓展练习。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每一个知识点,适时的引导,相机的指令,给学生“摘桃子”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组织快乐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学习《新课标》,认真备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完成,课后尽量不留作业,或者只留有趣的、发展性的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要用尺度要求每个学生,要层层布置作业,避免给部分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初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

1.学习情况分析:本学年为小学教育第二年。在前一年的教学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去年的教学中,学生各方面表现良好,基础较好,但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班级两极分化严重。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乘法、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角度的初步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一对二的条形图、广角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笔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掌握100以内笔加减的估算方法,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所有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中乘法。

3.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只有整厘米);初步形成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了解线段,会测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了解角和直角,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三角形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够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正方形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镜像对称的初步认识。

6.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深入浅出地收集和整理数据。对条形图(1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有初步的了解,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条不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工作,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长度单位,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角度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数学的广角。

动词 (verb的缩写)渗透教育:

1.笔算教学与解题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体验解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丰富的关于空间和图形的材料,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

4.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5.注重探索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6.循序渐进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措施:

1,继续贯彻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坚持“六个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