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续写

甘肃省会兰州,位于东经102 30”-104 30”,北纬35° 5”-38之间。地处中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西北“一座四连”的独特地位。城南北山相对,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山峦叠嶂,既体现了西北的壮美,又展现了江南的秀美。

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个区,永登、榆中、皋兰三个县。兰州总面积1.31.0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631.6平方公里。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市区平均海拔1520m,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降水量327mm,年日照时数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是生活、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全市总人口31.4万,其中市区人口207万,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撒拉族等38个民族。

西汉时,兰州建立郡府,意为“金城汤池”,称为金城。隋朝初年,迁至兰州总督府。清康熙时属甘肃省,省会由陇西迁至兰州。1941正式建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为199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 54: 42,社会固定生产投资231.9亿元,增长10.1%。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前六年实现小康,兰州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努力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指导思想,掀起“全民创业、全市创业、全方位创业”的高潮。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把兰州建设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西陇海和蓝欣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

太原位于山西省腹部,太原盆地北端,东经1110 '-113 ' 09 ',北纬3737'-3825 '之间。市区位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左边是太行山,右边是吕梁山,云中两山,后面是舟楫,前面是太原平原,汾水从北到南贯穿全境。在古代,它被称为“婺源之都”。

1996年期间,太原属古交某县级市管辖,辖清徐、阳曲、娄烦三县。市区分为五个区:程楠、北城、河西、南郊和北郊。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28741,000。

太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由于地处山西高原中部,海拔高,地形起伏,四面环山,形成了不同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秋两季降雨集中,冬春两季干燥多风。

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省的省会和中心城市,太原市经过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基础雄厚、交通通讯便利、文化繁荣的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发展进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淳朴、聪明的太原人民正在努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更加美丽、富裕、民主、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

太原历史悠久。考古证明,中国汾河两岸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居住。作为一座城市,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太原开始出现以晋阳城为代表的早期城市。自公元前497年东安建晋阳城以来,太原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战国时期,晋阳城曾是赵国的首都,从而确立了太原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战国到宋初,晋阳城被毁,有13个朝代或时期以晋阳城为都城和首都,政治地位十分突出。据记载,晋阳城是由晋代的董安瑜、尹铎、赵简子的家臣、西晋的刘琨、北魏和北齐的人修建的。到了唐代,晋阳城的规模达到了顶峰,三城连在一起,壮丽无比。它与长安、洛阳并称“三都”,在中国北方独树一帜。宋初晋阳城被毁后,曾一度迁至榆次。但是,太原的中心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北宋统治者觉得榆次必须满足,就在与晋阳城一河之隔的唐明镇另建城池。这就是今天的太原市。

宋初修建的太原城很小,史书记载其建筑不在纲领中。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之成为一座方圆24里、8门的砖城。城上有12座建筑,92座小楼,美轮美奂,蔚为壮观,坚固无比。当时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无论晋阳城还是太原城,虽然在古代都有不少赞美之词,但其规模、作用、地位与今天的太原城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晋阳城的周长也只有42里。明代太原城扩建,城周仅达24里。1927太原建市后,虽然市区扩大了两次,但到太原解放时,面积只有30多平方公里,人口21万。

新中国诞生后,太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到1996,市区面积扩大到146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00万,成为特大城市。

由于晋阳城和太原三面环山,靠近汾河,军事地位相当重要。古代称之为“四战之地”、“中原屏障”、“军事重镇”。元朝以后,又称为京城右卫。明朝曾被列为九大重镇之一,军事战略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太原五宝大华。全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4.5%,但矿产资源和产品十分丰富,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石有20多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铝土矿、锰铁矿、铜矿、铅锌矿等。非金属矿物包括煤、石膏、硫磺、硝石、耐火粘土、明矾、白云石、石灰石、云母、应时和大理石。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石膏被称为太原的三大矿产。全国含煤面积1368平方英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58%,总储量163万吨,探明储量1626万吨。石膏储量高达6372.1万吨。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了太原丰富的物产和特产。城市中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蔬菜;质量好的水果种类很多,主要有葡萄、苹果、梨、桃、杏、枣、核桃等。在西部和北部山区,莜麦、荞麦、豆类、马铃薯和油料作物亚麻和向日葵是主要产品。从历史上看,西部山区是天然牧场,从汉代开始就设置了牧业来管理畜牧业。时至今日,娄烦、古交一带仍有放牧、养殖习惯。

山地丘陵地区有多种野生植物资源,适宜白皮松、落叶松、油松、侧柏等生长。党参、黄芪、麻黄、黄连、地黄等更贵的中药材遍地都是;沙棘、山楂、山桃等野生水果资源也十分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相当可观。

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培育、发明和创造,中国有许多传统特产。其中,清徐葡萄历史悠久,品种多,品质优,面积广,是中国四大产区之一。金饲料大米,品质优良,久负盛名;陈醋是一个独特的系列,历史悠久,闻名世界。

依托城市的地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太原的经济一直比较发达。早在唐代,冶铁酿酒就很有名,铁镜和葡萄粉(酒)被列为传统贡品。生产的并州剪刀,又名双刀,以锋利闻名天下。唐代晋阳城有“方嘉”和“钱芳”,是铁器和钱币集中的四方街。宋代的太原城,酿酒业、织染业、铸币业都比较发达,所以有专门的酒税征收机构,官方染织的染织局和铸币的宝泉局。明清时期,太原的手工作坊和商业店铺非常发达。旧书记载:“省内有一排排房屋店铺,需要大量劳动,常年无休。”因此,许多街道因集中在同一个行业而闻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与沿海城市相比,太原的现代工业起步较晚,但比其他内陆城市要早。光绪十八年(1892),由皇宫办的太原火柴局,拉开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序幕。随后,光绪二十四年(1898)成立的山西机器局和山西童生工艺局,都是太原加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对象。

民国二十四年(1932),西北实业公司开始组建,次年在太原正式成立。至此,太原的近代工业从清末的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太原沦陷前,西北工业公司所辖企业有26家,其中23家位于太原,涉及冶金、煤炭、机械、建材、化工、纺织等类别。此外,还有11私营和公营企业,涉及面粉加工、发电等行业。

日军侵占太原后,疯狂掠夺太原经济,先后向日本和东北掠夺了3000多台精良机器,对残存的公私企业进行军管和强制生产。日本投降时,太原的工业已经奄奄一息。民国时期,山西省政府恢复西北实业公司,竭力挽救工业颓势,但最后也是无能为力。到太原解放时,工业经济已经衰退。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的发展,太原形成了以纺织、轻工、建材、仪器仪表四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01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08家,工业总产值39019亿元,占全省的19%。同时,一个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以菜、蛋、奶、肉、鱼等副食品为重点的城郊型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体现现代大城市功能的道路交通、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在新中国发展迅速。陈旧的丁字街格局被宽敞笔直的棋盘街所取代。城市交通便利,通讯畅通,基础设施完善。

据统计,1949年,太原市有63公里的街道,41个邮局,1个日产7000吨的自来水厂。公路里程140km,其中干线公路133km,沥青路面仅16km。1996年太原市城市道路长度为1092公里,是1949的17.33倍。公交车454辆,电车105辆;有275个邮局和机构,38,000个自动长途电话交换机,439,652个本地电话交换机,247,333个本地电话交换机和2,955个农村电话交换机。自来水厂9座,日生产能力46.3万吨,通水率96%。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使用率达到84.7%。一片片新的住宅区在市区相继出现。解放前,通往晋北、晋南、晋西的只有同蒲铁路、郑泰铁路和公路。虽然有机场,但不是民航。经过新中国近50年的建设,太原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已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铁路运输有同蒲线、京元线、太焦线、石太线。有太旧的高速公路用于公路运输。大运路及通往省内外的8条干线。国内高速公路如蜘蛛网,四通八达,远非过去可比。太原机场已开通26条航线,可直达北京。上海、香港特别行政区等26个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设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1949与J 996相比,高校从1发展到I3,普通中学从7发展到236,小学从668发展到1550,中等专业学校从5发展到48,幼儿园从5发展到973,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从无到有,1996发展到46所。54.22个研究所。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在1949年只有54674人,在1996年达到了563368人。

太原科技实力雄厚。独立科研机构123个,研究人员12 757人。在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煤的综合利用和煤化工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文化活动场所、医院、疗养院和体育设施成倍增加,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有钱,体质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太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有了发展。

事业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迅速扩大带来了耕地锐减、就业困难、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工作中,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薄弱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居民收入增速不大;社会保障仍不尽如人意;一些部门和行业存在不正之风,少数公职人员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公民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社会习俗仍需改善。